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研發創新部研發總監史玉東建議 加大奶業上游產業鏈“草牧奶”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 史玉東
乳業作為重點民生行業,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研發創新部研發總監史玉東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加大奶業上游產業鏈“草牧奶”建設,構建加工端與養殖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發展格局,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
奶業是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行業。史玉東對記者說,當前,我國奶業仍然面臨著復雜形勢,供需季節性和階段性不平衡時有出現,對企業和養殖端經營帶來挑戰。同時,乳制品產業仍然存在優質飼草料、優質種源依賴進口等瓶頸。
史玉東建議,加大奶業上游產業鏈“草牧奶”建設,從而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
所謂“草牧奶”,指的是飼草、奶牛種業、乳原料。一是加大優質飼草種植支持力度,提升優質飼草自給率。他建議,政企聯動創立草業基金,優化補貼政策,創新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加大飼草種植技術攻關,切實提升我國草業發展競爭力。
二是持續推動繁殖育種改良。他建議,持續加大良種補貼力度和范圍,支持建成具備全國影響力、領導力的產業中心,確保核心種源自主可控。同時,深入開展良種高效擴繁,支持產業集群奶源基地奶牛擴群。實施相關定向補貼,加強宣傳培訓力度,提升奶牛良種擴繁推廣效率。
三是為解決我國乳品供需季節性和階段性不平衡問題,亟待國家建立長效儲備機制。他建議,聚焦關鍵乳原料實施收儲,采取國家委托、企業承儲、按需調用、適當補助的運行模式,建立國家級乳原料交易中心,提升我國奶業國際市場話語權和影響力,同時還可以與乳原料儲備調節機制相結合,進一步保障國內乳業市場平穩有序發展。
形成區域發展格局
隨著我國奶業規模化、集中化發展,產業布局呈現出一定的地域分布特征,存在著原料端屬地和加工端屬地在資源環境成本與稅收收入上不平衡的發展現象,或將成為制約當地奶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之一。
“如果沒有上游養殖場提供的奶源,奶業下游的加工、流通、銷售產業鏈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史玉東說,建立加工端與養殖端所在地稅收調配和返還機制是貫徹落實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有效舉措,有利于構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發展格局。
史玉東建議,建立“原料奶供應大縣”返稅和獎勵機制,將加工和銷售端屬地稅收收入調劑一定比例給養殖端屬地,提升上游養殖業積極性,實現產業鏈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史玉東舉例,蒙牛目前已在全國布局建設“草牧奶、種養加”奶產業園10余個,推動新建牧場100余座,新增奶牛25萬頭,帶動70多萬名農牧民加入奶產業建設,以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