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綠色低碳配套支持 構建制度建設“四梁八柱”
近年來,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積極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如何讓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行穩致遠?多位代表委員提出了建議。
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等配套方案需要拓展豐富。代表委員建議,統籌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發展轉型金融,強化對個人綠色行為的正向激勵。此外,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需要加速完善。加快推進碳市場立法進程、推進減污降碳的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的法治化等建議頻被提及。
加快發展綠色金融服務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推進,離不開配套舉措的有力支撐,相關支持方案需要不斷拓展豐富。
“‘雙碳’目標正帶動我國傳統經濟模式和產業格局的重構,亟須構建符合綠色轉型發展新要求的‘雙碳’配套服務支撐體系。”全國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說。
金融支持是配套支持方案中的重要環節。趙柏基建議,加快發展綠色金融服務,可考慮更多借助綠色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資金支持,以市場化原則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綠色低碳領域。
“目前,在我國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建設過程中,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發展較為迅速、規模較大,但是綠色保險、綠色發展基金、碳金融等產品創新較為有限,尤其是綠色股權融資市場的發展有待拓展。”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張奎表示,綠色金融市場發展不夠全面、均衡。
對此,張奎建議,統籌推進綠色金融發展。適時提升、擴大綠色金融改革試點,復制推廣改革經驗,不斷提高綠色金融供給水平。推動綠色金融市場全面、均衡發展。加快綠色保險、綠色發展基金、碳金融等市場發展與產品創新,完善金融產品標準,推動相關金融業態規范化、規模化發展。
在傳統產業的底色上,綠色亮點也愈發突出。對于發電、石化、化工、鋼鐵等傳統“棕色”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建議盡快出臺發展轉型金融的頂層設計文件,考慮公平轉型的要求,明確轉型金融的界定標準,指導和鼓勵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轉型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推動新型低碳消費
除了供給側,需求側的綠色低碳發展也獲得代表委員關注。目前,推動新型低碳消費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綠色轉型的重要方向和新著力點。
“低碳消費是各類消費主體在消費活動全過程貫徹綠色低碳理念的消費行為,是順應當前發展階段和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型消費模式。”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低碳消費不僅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落實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新增長點。”
在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看來,建立全國統一的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及碳標簽認證制度,鼓勵基于碳減排生活方式的創新創業,引導低碳消費,有助于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會氛圍。
完善制度體系搭建
制度體系立柱架梁,也是綠色低碳發展的必要環節。推進與“碳”相關的立法進程成為多位代表委員的聚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證監局局長楊宗儒建議,有關主管部門加快推進碳市場立法進程,盡早推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制定科學合理的碳市場發展規劃,明確相關政策調整節奏和強度,為碳市場的未來發展提供清晰明確的頂層設計。
“碳達峰的時間緊迫,急需通過政策引領向法治保障轉變,從‘碳法規’‘碳法律’‘碳法治’三個層面協同發力,以法治力量推進‘碳治理’落地見效。”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表示。
碳普惠是我國在實現“雙碳”目標道路上探索出的特色制度之一,已經在很多省市進行試點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建議設立碳普惠地區試點及項目試點,制訂碳普惠促進法(草案)及與之相配套的碳足跡、碳賬戶等制度與標準。
碳賬戶也是張奎的關注點之一。張奎建議,搭建碳信息數據基礎平臺,研究建立環保行業主管部門、金融部門等在碳信息和統計數據方面的共享機制、搭建共享平臺,加快碳信息的整合,探索建立企業碳賬戶和個人碳賬戶,推進金融應用場景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激勵客戶踐行綠色行動,多家商業銀行、消費金融行業已陸續探索建立個人碳賬戶體系。專家表示,建立碳賬戶體系,依靠碳積分制度量化企業及居民的碳減排行為,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將成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發力點。未來,碳賬戶還將在綠色信貸等領域繼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