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有資本在更大范圍活起來動起來強起來——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新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
大地春回,韶光彌漫。最是一年春好處,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了中國國新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今年,他將關注重點放在健全完善國有資本優化配置機制上,就完善產融結合、跨界創新合作、科技創新投資容錯以及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等機制提出多方面建議。
新一輪國企改革正揚帆起航,作為“管資本”重要平臺——中國國新緊緊圍繞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開啟國有資本運營新征程。
周渝波表示,2023年中國國新將進一步牢牢扎根實體經濟,聚焦產業央企,努力引導更多資本支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助力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通過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專業運作,推動國有資本在更大范圍“活起來”“動起來”“強起來”。
奮力助推國資國企改革
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服務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是中國國新天然的使命。
截至2022年底,中國國新各運營業務板塊與近90戶央企開展了市場化業務合作,基本實現了對實體央企全覆蓋;全系統累計投資央企項目超300個、金額超5000億元,占投資總額的95%。
“中國國新牢牢把握運營公司‘實現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的功能定位,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國有資本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累計對外投資9700億元。”周渝波介紹。
一方面,積極助力實體產業對接資本市場。以基金投資為例,截至2022年底,通過基金出資310億元帶動募資900億元,通過領投項目90個帶動社會資本1170多億元。另一方面,用好綜合金融服務工具手段。通過保理、租賃業務累計向央企投放資金近3400億元,創新“綠色保理”“減碳租賃”等產品服務,積極助力壓兩金、減負債、降杠桿。此外,還成功發行1000億元能源保供特別債,設立運營央企信用保障基金,不斷壯大產業央企資本實力。
作為運營公司,近年來,中國國新在助推國資國企改革上展現更大擔當作為。比如,以市場化方式參與組建國家管網集團,出資支持鞍鋼重組本鋼、中國電氣裝備重組整合,東航集團、天翼云股權多元化改革,中國移動、中國海油A股上市戰略配售以及中國綠發、中國商飛增資擴股等,合計出資近千億元。開發“1+N”系列央企指數,服務央企價值管理,踐行積極股東模式。配合支持國企改革專項工程,設立運作雙百基金、科改基金、綜合改革試驗基金群,目前3只基金累計投資項目60余個、金額近150億元,推動所投企業完成綜合性改革事項340余項。
周渝波表示,下一步,中國國新將深刻理解黨中央將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擺到突出重要位置的時代背景和重大意義,結合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實際,圍繞使命擔當把握戰略方向。在實體產業投資上更好發揮引領作用,在布局優化結構調整上更好發揮推動作用,在國資國企改革上更好發揮支持作用,在對接資本市場上更好發揮紐帶作用。
著力構建創新生態圈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環節,中國國新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激發創新驅動力。
“中國國新始終把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擺在開展國有資本運營的重要突出位置,通過市場化、專業化運作,不斷加大支持國資央企科技創新力度。”周渝波介紹,公司累計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項目近270個、金額近2900億元,實現9個子領域全覆蓋。投資30多個隱形冠軍項目、金額超120億元,支持培育了一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
基金投資已成為中國國新發掘創新潛力、撬動創新能力的關鍵支點。截至2022年底,國新基金累計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210多個、金額近980億元,占總投資金額的78%。其中,投資原創技術策源地項目超40個、金額超65億元,投資現代產業鏈鏈長項目超30個、金額近170億元。此外,中國國新還專門設立科改基金,聚焦投資“科改示范企業”及其子企業,助力國有科技型企業攻克關鍵技術、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規模化。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國新正著力構建創新生態圈。周渝波表示,中國國新積極發揮資本紐帶作用,通過股權投資、業務合作等方式,加強投后賦能,推動被投企業在新能源電池等領域上下游產業鏈開展合作,強化科技、產業、資本等方面資源的對接融合,支持央企打造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的“核心圈”,構筑技術和產業的“朋友圈”,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同時,實施“央企上市公司插旗行動”,以重點項目為支點開展產業鏈央企深度協同賦能,布局25個央企上市公司策源地創新領域、覆蓋率近90%。
“下一步,我們將努力引導更多資本支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支持央企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等方面展現更大作為。”周渝波表示,將通過基金投資、金融服務等運營業務的開展,打通資本、產業、科技資源的循環渠道。在這一過程中,將努力提升自身運營效率效益,全力以赴為支持國民經濟平穩增長作出貢獻。
健全完善國有資本優化配置機制
如何促進國有資本更好流動,推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更好發揮結構調整的作用?周渝波建議,從四方面健全完善國有資本優化配置機制。
首先,推動完善產融結合機制,暢通國有資本在資本市場和實體產業間的流動渠道。
周渝波表示,應重視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國有資本帶動優勢,形成更加暢通的實體產業和資本市場結合部和連接點。既充分理解把握實體企業發展需求,又依法合規用好各種金融工具,通過基金募資、項目投資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創新資源參與科技創新、產業培育,實現各類資本的信用轉換、期限轉換,促進提升資本要素在實體產業的配置效率,更好實現“以融促產”“以融強產”。
其次,健全完善跨界創新合作機制,推動國有資本在協同創新中跨業跨企流動。
周渝波指出,在健全新型舉國體制中應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以協同創新、設立國家專項基金等為抓手,更大力度推動國有資本跨行業、跨企業流動,依托產業龍頭央企,聯合民營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打造創新聯合體,健全跨領域、跨行業、跨學科聯合創新機制,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再者,完善科技創新投資容錯機制,鼓勵國有資本敢于投向科技創新領域。
他表示,應按照實事求是、依紀依法原則,針對科技創新投資特點制定規范的容錯程序,明確國有企業在開展科技創新投資中,如果遵守決策程序、履行應盡義務且不存在故意違法違規情形的,可不追究單個科技創新投資項目國有資本損失的個人責任,以此消除國有資本開展科技創新投資的顧慮。
此外,完善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機制,引導國有資本加大科技攻關、產業培育投資力度。
周渝波建議,持續完善年度考核加分、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資本金注入、工資總額單列等一攬子支持國有企業創新的考核政策,深入探索對承擔長期性科技攻關、產業培育任務的國有企業負責人,制定遞延式考核機制、階段性專項考核目標和特殊的任期制安排,以此激勵國有企業負責人更好把握需要國有資本長期投入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