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禹洲集團創始人林龍安:建議完善人工智能標準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 林龍安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涉及醫療、交通、安防、政府管理等惠及民生的領域。”全國政協委員、禹洲集團創始人林龍安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完善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先鋒城市。
建立完善標準
“在政策引領、創新驅動、項目支撐、人才匯聚等多因素同向發力作用下,各地已形成以人工智能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引領、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新型智能基礎設施為關鍵支撐,各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的智能科技產業,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助力高水平改革開放、服務高效能治理、賦能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力量。”林龍安介紹。
但他同時指出,目前人工智能產業存在標準更新速度較低且覆蓋范圍不夠廣泛、現行標準間協調配合度不高、企業仍需提高人工智能產業標準化意識等問題。
林龍安建議,加快制定修訂標準,完善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支持產業龍頭企業、重點科研院所進一步投入精力,加強人工智能技術標準研制工作,建立完善標準與技術總體規范。
他提出,標準化主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協調,統一人工智能技術標準化建設中基本共性的技術和標準,并協調標準化建設中各個方向的資源分配,使得人工智能技術和標準的研究制定與實施有序開展;促進更多的標準化機構與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科研院所、企業參與到標準化建設中來,統籌協調各級組織之間的人工智能標準化建設工作。
林龍安同時建議,促進企業標準化宣傳,使得企業充分認識到標準化的意義與作用,讓標準化扎根企業發展。利用輿論導向從各個方面宣傳人工智能產業標準化的意義以及相關標準化的知識信息。
提升城市效用
“行業內對智慧城市的定義是采用信息、通信等高科技技術,搜集、整合、分析和應用城市的相關信息,并作出相應的智能響應,涉及領域包括民生、環保、交通、醫療等。基于該定義,我們可知智慧城市的手段是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核心是城市信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數據,結果是實現智能響應。在我看來,本質是為了服務于人,提高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的舒適度和便捷性。”林龍安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在林龍安看來,人工智能城市是以數據為驅動的城市決策機制,根據實時數據和各類型信息,綜合調配和調控城市的公共資源,最終實現自動智能化,達到運作效率最優化的城市。針對人工智能城市理念,應該從頂層設計入手,運用AI技術在有限的城市空間內無限提升城市效用。
林龍安介紹,我國超過300個城市相繼提出要進行智慧城市建設,其中二級城市占80%以上。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都陸續出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文件進行引導。
“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廣州成為中國AI城市排行榜前五名,有望率先成為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綜合發展情況,頭部人工智能城市的共性特征是,較早的政策引導和配套政策保障,充分的智算基礎設施規劃、投入,達到上百家AI企業集聚、十萬級人才保障,千億級AI產業集群規模。”林龍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