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吳希明:加大投入力度 發展通航產業
全國政協委員 吳希明
圍繞如何推動我國通航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航空工業科技委副主任吳希明積極建言獻策。他建議,通過設立通航產業國家重大專項等方式,在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通用機場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和投入力度,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的通航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加快推動通航產業發展
通用航空產業是以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為核心,涵蓋通用航空器研發制造、市場運營、綜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務等全產業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
吳希明表示,通用航空產業與先進制造業、服務業等上下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通航產業是建設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航空強國、制造強國的重要手段和關鍵舉措。
“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和“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通航產業發展。湖南、廣西等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湖南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將通用航空產業打造成為湖南重要支柱產業,以“開放低空空域、提供飛行服務、建設通用機場”為支撐,加速壯大通用航空產業集群規模。
完善飛行服務保障
“大力發展通航產業是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但推動我國通航產業高質量發展仍存在諸多挑戰。”吳希明針對低空空域管理滯后、基礎設施薄弱、通航產業科技創新有待加強等問題,提出一系列建議。
吳希明建議,設立通航產業發展國家重大專項,進一步加強對通航產業發展的政策傾斜和投入,逐步構建創新引領、自立自強、集約高效、平戰結合的通航產業體系。加快推進全域低空空域改革步伐,通過通航產業重大專項牽引,進一步優化“軍、地、航”跨部門協調機制,推動飛行計劃審批制向負面清單制的轉變,釋放空域資源供給,服務民生保障與社會經濟發展。
同時通過通航產業重大專項牽引,引導國家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顯著增加通用機場數量,尤其是西部地區通用機場數量,打造一批綜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起降場所和服務基地,形成由政府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聯合開發機制,實現通用機場全國網絡化布局。另外,應大力發展國產通用航空器,通過實施通航產業重大專項,加大對國產自主通用航空器研制應用的政策扶持力度,分階段完成新能源航空器的研制,推動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逐步構建不受外界因素影響、不受制于人的自主通航產業體系。
“各級政府應急管理、公安、國土資源、農業等部門,優先采購國產航空器或國產航空器提供的通航服務,推動國產航空器的市場應用。”吳希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