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得利斯董事長鄭思敏:促進更多預制菜賽道企業做大做強
全國人大代表 鄭思敏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全國人大代表、得利斯董事長鄭思敏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制菜產業應完善系統性的生產管理全過程標準化體系,由龍頭企業牽頭,盡快出臺國家、地方或行業標準,防范食品安全風險,促進預制菜行業高質量發展。
預制菜產業迎來機遇期
當下,國內預制菜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預計2026年將達到萬億元級別。
在鄭思敏看來,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預制菜上游產業涉及果蔬種植業、家禽與畜牧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等,與我國農業發展關聯密切。“一端連著田間地頭,一端連著餐飲消費,預制菜產業鏈條長,涉及領域廣泛,被視為實現三產融合發展的代表性行業。”
她分析,通過將農村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食品,送上城市餐桌,預制菜不僅打開了農產品銷售的全新市場,更推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的產業振興提供了新力量。在雙循環格局下,我國預制菜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
制定精準化扶持政策
“雖然預制菜賽道總體向好,但行業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鄭思敏坦言,最大的問題是行業欠缺標準化。“預制菜行業是新興產業,發展速度快,雖然有關部門正在密集出臺相關標準,但仍缺乏完善的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
鄭思敏建議,應完善系統性的生產管理全過程標準化體系,由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盡快出臺國家、地方或行業標準,防范食品安全風險,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預制菜行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鄭思敏認為,目前預制菜加工廠呈現區域化、分散化和小規模的特征,缺少完善的商業經營模式。“企業盲目開發所謂的爆款產品,如果運營不好,容易出現大量庫存堆積,造成資源浪費。”
“應盡快明確牽頭部門,加快制定和出臺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規劃,制定精準化的預制菜扶持政策,重點培育成熟區域的市場主體。”鄭思敏提出,培育一批涵蓋生產、冷鏈、倉儲、流通、營銷、進出口以及裝備生產等環節的預制菜示范企業,充分發揮產業鏈“鏈主”企業作用,引導預制菜中小企業成為“專精特新”企業。
她認為,政府應當鼓勵預制菜企業在當地創建預制菜產業園,利用本土農產品作為原材料進行加工制造,打造預制菜區域性特色品牌。
產業需加大研發投入
鄭思敏表示,預制菜產業目前技術研發與成果應用水平較低。“我國菜品多,且傳承方式多為師傅帶徒弟,加工方式多為‘少許’‘適量’等模糊的技藝加工。產業缺少預制菜專業研發人才,創新動力不足,導致現有預制菜技術難以復制全部菜品,制約中餐預制菜產業快速發展。”
為此,鄭思敏結合自身經營企業的經驗和對產業的理解提出:“加大科研投入,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進行科研攻關。通過科研機構、廚師、預制菜企業強強聯手,在預制菜加工制作、儲存運輸等環節進行優化,保證預制菜的口味還原和工業化生產,把中式菜肴從‘廚師版’轉化為‘工業化版’,讓預制菜完成工業轉換。”
她認為,應設立預制菜產業發展基金,為預制菜技術研發、人才培養、中餐標準化等提供支持。應當培育或引進預制菜相關的專業投資機構,加強孵化、加速投資,促進更多預制菜賽道企業做大做強。
鄭思敏還建議,把預制菜產業鏈附加值更多留在農村。“在預制菜產業的蓬勃發展過程中,只有讓更多利潤涌向原材料供應商,才能最大程度保證產品品質、減少食品安全問題,同時還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帶動鄉村振興,把預制菜變成‘致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