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我國可持續投資發展需要完善頂層設計 強化包含信息披露在內的一系列市場要素建設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6月14日,在首屆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期間,畢馬威中國分享了《中國可持續金融發展洞察白皮書》(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內容重點從可持續融資、可持續投資、可持續保險、碳金融、綠色金融科技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稱我國可持續投資正處于起步階段,可持續投資發展需要完善頂層設計,強化包含信息披露在內的一系列市場要素建設。
報告認為,我國綠色融資發展較早,規模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轉型融資開展較晚,發展處于初期起步階段。綠色融資方面,綠色信貸相較綠色債券起步較早,且發展較為成熟。目前,我國綠色貸款存量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發行規模位居世界第二。轉型融資方面,湖州等區域已明確區域性的轉型金融發展路線圖,央行等監管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激勵工具,同時已明確大力發展轉型融資的上層導向。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可持續投資主要圍繞ESG投資與影響力投資兩大類別展開。根據投資資產類型的不同,ESG投資可發生在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其中一級市場以非標準化的投資為主,如私募股權投資,另類投資計劃等;二級市場則投向標準化證券,如股票、債券及其他金融產品如基金等。而影響力投資則是義利并舉的投資活動,投資者的首要目標為實現社會和環境影響力。我國可持續投資正處于起步階段。具體體現為,ESG投資的發展較影響力投資更為深入,影響力投資概念還未得到充分普及。可持續投資發展需要完善頂層設計,強化包含信息披露在內的一系列市場要素建設。
畢馬威中國金融業主管合伙人張楚東表示,可持續金融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社會責任投資、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投資、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影響力投資等多種形態對社會其他行業造成深遠影響。一是有助建設產業體系,扶持綠色環保產業,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加快推進綠色農業。二是有助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三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注重發展機會公平、注重資源配置均衡,縮小城鄉差距。完善支持可持續金融,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是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