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等13部門印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支持發展線上線下融合即時零售模式
商務部網站7月12日消息,商務部等13部門日前印發的《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支持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即時零售模式。
《行動計劃》提出五方面實施重點,包括系統謀劃設計,優化社區商業布局;改善消費條件,豐富居民消費業態;創新消費場景,增強多元消費體驗;推動技術賦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促進就業創業,提高社區居民收入。
增強多元消費體驗
在改善消費條件,豐富居民消費業態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在居民“家門口”(步行5-10分鐘范圍內),優先配齊購物、餐飲、家政、快遞、維修等基本保障類業態,引進智能零售終端,讓消費更便捷。在居民“家周邊”(步行15分鐘范圍內),因地制宜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社交、康養、健身等品質提升類業態,讓消費更舒心。
在創新消費場景,增強多元消費體驗方面,《行動計劃》明確,發展新型商業模式。支持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即時零售模式(平臺下單+就近門店配送,就近門店下單+即時配送),賦能實體門店,拓展服務半徑。支持凈菜進社區、進超市,發展“中央廚房+冷鏈+餐飲”模式,提升預制菜產品質量品質。同時,激發服務消費活力。促進融合協同發展。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與養老托育圈、文化休閑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務圈、快遞服務圈等圈圈相融,營造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場景。
暢通城市微循環
在推動技術賦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方面,《行動計劃》要求,推廣先進技術。鼓勵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商品、門店、會員及供應鏈數字化,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率,降低綜合成本。發展智慧商店、共享書店、智能快件箱等業態,提供現場交互、無接觸交易、智能結算、自助售賣等服務,提升數字化體驗。同時,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構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臺,整合商戶資源,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利用大數據開展監測分析,精準補建網點,拓展服務功能,挖掘消費潛力。推廣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網點動態地圖、“小修小補”便民地圖,引導更多點位“進圖”,讓居民“找得到”。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梁威表示,通過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可以解決社區商業網點布局不均、設施老舊、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發展不充分等問題,從而更好地適配居民消費升級需求,達到促進就業、拉動消費的效果,以暢通城市微循環。
“隨著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逐步推進,社區消費空間布局有望持續優化,消費配套設施也能得到逐步完善,服務功能會更加全面。社區消費生態多元化有助于增添城市活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梁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