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半年成績單看長三角經濟:轉型步伐明顯加快 民營經濟迸發活力
長三角一市三省上半年經濟發展成績單陸續出爐:上海生產總值增長處于歷史高位、江蘇首破6萬億元大關、浙江傳統制造業回暖、安徽“新三樣”表現優秀……作為中國經濟重要增長極,長三角正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華略智庫創始人任新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長三角經濟復蘇向好,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長三角經濟外向度高;第二是長三角經濟活力比較強。
多地數據創歷史新高
上半年,長三角經濟復蘇明顯提速,多地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上海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390.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7%,處于歷史高位。同時,上半年上海進出口總值達2.0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4%,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
江蘇省經濟總量首次在上半年突破6萬億元大關,實現生產總值60465.3億元,同比增長6.6%。
浙江省上半年實現生產總值3.8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追平2019年全年增速。
“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成績,也是彌足珍貴的成績。”浙江省統計局總統計師、新聞發言人王美福表示,從基本盤看,今年上半年浙江經濟總量依然穩居全國前列,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
安徽省上半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775.5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出口2512.6億元,增長14.5%。從規模上看,單季度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000億元。
經濟轉型步伐加快
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一級巡視員倪勝如對記者表示,從數據還可看出,長三角經濟轉型步伐明顯加快。無論是生產領域還是貿易領域,新興產業都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在上海,上半年35個工業行業中有28個行業產值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為80%。其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較快,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1.3%、37.5%、22.7%。上半年,上海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8385.47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快2.8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高端裝備產值分別增長69.8%、57.8%和33.1%。
在浙江,新動能依然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同時,傳統制造業正在回暖。數據顯示,上半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中,新能源產業、裝備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5.9%、9.4%和8.4%,增速均明顯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機組、新能源汽車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8.4%、65.7%、48.2%、46.9%和37.0%。
浙江企業經營效益穩步改善。上半年,浙江17個傳統制造業的增加值同比增長4.1%,比一季度回升1.6個百分點。同時,需求逐步恢復,盈利有所改善。傳統制造業企業盈利面一季度為59.4%,1至5月為68.3%;利潤總額降幅一季度為44.3%,1至5月為28.3%,有所收窄。
江蘇工業經濟也在持續穩定恢復。江蘇省統計局工業統計處處長汪雪敏表示,上半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拉動江蘇省增長4.6個百分點,有力支撐工業生產穩步恢復。超七成行業保持增長。其中,電氣機械、汽車、鐵路船舶行業增加值實現兩位數增長,同比分別增長20.1%、20.8%和17.6%。
得益于制造業的發展,“新三樣”產品正領跑長三角外貿出口。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市進出口總值達2.09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新三樣”產品出口動能充沛,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分別增長171.8%、189.7%和62.6%。
在安徽省,“新三樣”產品表現同樣突出:上半年“新三樣”合計出口219.3億元,同比增長51.7%,成為外貿新增長點。
“產業轉型升級和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長三角產業發展的強大動能,為下一步高質量發展筑牢了基礎。”倪勝如說。
民營經濟迸發新活力
民營經濟壯大是經濟恢復的重要風向標之一。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上半年浙江省民營經濟發展提速: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增加值771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71.3%,增長7.0%。上半年浙江新設民營企業25.6萬戶,同比增長12.2%。
上半年,江蘇省民營工業支撐有力,百強企業貢獻突出。數據顯示,上半年江蘇省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百強工業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2.8%,對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52.3%,百強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5.9%。此外,增量企業對江蘇省及各地規上工業的拉動作用明顯。截至6月末,江蘇省共新增入庫規上工業企業八千余家,上半年產值同比增長1.5倍。
在上海,民營經濟也大顯身手。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5.6%,民間投資增速為28.3%。同時,民營企業正成為外貿增長“加速器”。上半年,上海市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5.1萬家,同比增加6.5%。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6409.8億元,同比增長20.7%,對上海市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51.1%。
“從資金投向上還可以明顯看出,投入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的流動性大幅度增加。長三角一市三省更加注重實體經濟發展,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倪勝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