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運價指數“上海標準” 上海謀劃提升航運服務業能級
“征求意見時間已經截止。下一步,我們將梳理并研究各方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合約和細則,與各方共同做好上市前各項準備工作,確保期貨合約平穩上市和安全運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相關人士近日表示。此前,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下稱“上期能源”)發布公告,就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期貨合約和相關業務細則公開征求意見。
去年以來,受國際市場影響,集運行業經歷了“一箱難求”“一貨難求”的巨大市場波動,運力供應與需求之間的急劇變化和運價的大幅波動,讓供應鏈上的經營主體承擔了較大風險,相關企業對于推出管理運費波動風險工具的呼聲越來越高。
在此背景下,作為我國首個航運期貨指數,集運指數(歐線)的推出備受市場關注。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表示,我國尚未有航運或服務方面的期貨品種,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的推出,有助于期貨公司作為金融機構,發揮專業職能,服務航運企業做好風險管理、促進可持續發展。
著力提升航運衍生服務業能級
7月21日,上海市政府印發《提升上海航運服務業能級 助力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現代航運服務體系高度發達、引領全球航運服務創新發展、深度融入國際航運治理體系、具備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航運業通常分為航運基礎服務業(主要包括港航主業以及船舶管理、船舶供應、船舶代理、貨運代理等)和航運衍生服務業(主要包括航運融資、保險、仲裁、咨詢等專業服務),后者具有附加值高、知識密集、離岸屬性強等特點。世界上不少城市,如英國倫敦等,雖然集裝箱港口排名靠后,但是憑借領先的航運金融和法律服務業,仍然躋身國際航運中心之列。
“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作為金融服務航運的創新工具,可為集運行業的相關企業提供解決其需求的市場化供應手段。”據上期能源相關負責人介紹,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的推出,是服務國家“交通強國”戰略、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升航運金融服務能級的重要舉措。該指數期貨采用“服務型指數、國際平臺、人民幣計價、現金交割”的基本設計思路,標的物為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SCFIS)的歐洲航線指數,不僅可以填補國內航運衍生品市場的空白,同時也能成為企業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管理工具。
支持航運服務企業對接資本市場
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除了推動航運期貨指數上市外,《行動方案》也提到,要穩妥構建航運衍生產品體系,探索開發船用綠色燃料相關金融衍生產品;加強集裝箱艙位交易平臺市場推廣,推動多元主體參與共建平臺;以船舶交易全產業鏈服務為依托,打造船舶資產專業產權交易場所。
作為重資產、長周期行業,航運業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因此在優化航運服務業發展環境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支持航運服務企業通過上市、掛牌、并購重組、發行債券等方式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融資租賃公司(含金融租賃)設立專業子公司和特殊項目公司;支持在滬銀行編制跨境金融服務專屬方案,優先使用人民幣,更好適配國際航運相關匯兌結算融資等需求;支持航運供應鏈企業加入上海票據交易所供應鏈票據平臺,降低供應鏈融資成本。
根據《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2)》,上海在國際航運中心中排名第三,與新加坡、倫敦的差距不斷縮小。下一步,上海將從三個方面重點推動航運基礎服務業轉型升級:一是促進港口服務功能創新,包括打造“中國洋山港”國際船舶登記地,建設洋山保稅船舶供應公共服務平臺,拓展保稅燃油、LNG等加注業務規模等;二是加快航空服務產業布局,包括鞏固和拓展國際、國內航線網絡,建設“空運通”貨運信息平臺,推進航空貨郵、冷鏈業務發展,支持主基地航空公司打造航空運輸超級承運人等;三是優化布局郵輪經濟產業鏈,包括開發層級豐富、特色鮮明的郵輪旅游產品體系,建設世界級郵輪設計制造總裝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