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地方經濟“半年報”:經濟大省復蘇加快 東北地區成績搶眼
截至7月30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已公布2023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等重點經濟指標。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上半年“粵蘇魯浙豫川”6個經濟大省繼續發揮經濟“挑大梁”作用,13個省份經濟總量邁上2萬億元大關。
13省份經濟總量超2萬億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上半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6個經濟大省GDP總量穩居全國前列。其中,廣東省GDP規模達6.29萬億元,江蘇省首次突破6萬億元;山東省、浙江省、河南省和四川省則以4.41萬億元、3.87萬億元、3.13萬億元和2.79萬億元的GDP規模緊隨其后。
此外,湖北、福建、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北京上半年GDP均跨過2萬億元水平線,其中,河北、北京GDP規模首次在上半年超過2萬億。這也意味著上半年GDP總量破2萬億的省份已達13個。
根據記者測算,上述6個經濟大省上半年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例約45%,仍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在經濟增速方面,多數經濟大省也展現出較強復蘇勢頭,江蘇、山東、浙江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國水平。
從生產端看,6個經濟大省統計局在總結上半年經濟運行時均指出,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江蘇、廣東、河南提到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在一季度大幅增長。其中,河南省披露上半年全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增加值增長33.0%,比1~5月加快6.5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增長0.8個百分點。江蘇則指出,上半年規上工業中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增加值增長86.5%。
從需求端看,上半年經濟大省的消費顯著回暖,投資力度較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方面,山東、浙江以9.1%的增速領跑6個經濟大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浙江、山東、江蘇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均快于全國水平。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今年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以后,生產需求穩步恢復,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消費和服務業加快明顯,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增強,工農業總體平穩,為經濟恢復提供了有力支撐?偟膩砜,經濟運行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向常態化增長軌道回歸。
經濟大省增長修復加快
上半年,15個省份的GDP增速跑贏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海南、西藏GDP增速分別為9.7%、8.6%和8.4%,穩居全國前列;而江西、廣西、湖南GDP增速偏低,僅為2.4%、2.8%和3.6%。
相較一季度GDP增速,10個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出現回落,回落幅度最大的為廣西,由一季度4.9%的增速回落至上半年的2.8%。其余省份上半年GDP增速相較一季度均有所升高,其中上海上升幅度最大,由一季度的3.0%上升至上半年的9.7%。
此外,記者統計發現,31個省份中,共有16個省份上半年GDP增速低于年初設立的全年GDP增速目標。其中,江西成為上半年GDP增速與全年目標差距最大的省份,上半年GDP同比增長2.4%,全年目標增速則為7%。
具體來看,去年表現亮眼的工業經濟增速回落“拖累”了江西上半年經濟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工業經濟對江西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3.8%。而今年上半年,江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低于全國平均0.6個百分點。
江西省統計局發布的解讀文章指出,外部環境錯綜復雜,需求不足、預期偏弱、動力不強等問題仍較突出,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基礎仍不穩固。下一步要以更大力度鞏固穩的基礎、強化進的動能、擴大好的態勢,堅定不移加快推動江西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江蘇、山東、浙江等經濟大省均以6.2%及以上的GDP增速,跑贏各地年初設立的5%的全年目標。以浙江為例,在一季度4.9%的GDP增速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至6.8%,GDP增速升至6個經濟大省首位。
浙江省統計局總統計師王美福指出,經濟增長修復加快主要動力來自于服務業。上半年,服務業增長8.4%,比全國快2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69.6%,貢獻最大。
東北地區成績搶眼
長三角挑大梁
分區域看,上半年,東北三省中吉林、遼寧以7.7%和5.6%的GDP增速跑贏全國平均水平。吉林取得亮眼成績得益于工業的“壓艙石”作用,上半年吉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同時,一汽集團等百億級企業及一批重點大型企業生產勢頭總體良好,對工業穩增長起到支撐作用。
遼寧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田冰也表示,遼寧能夠逆風前行,實現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原因在于遼寧省在協同供需兩端、提升發展質效、加快動能轉換、加大民生保障四個方面持續發力,全力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成效顯著。
上半年,上海、江蘇、浙江、安徽GDP增速均在6%以上,分別為9.7%、6.6%、6.8%和6.1%。三省一市經濟總量合計達到143645.47億元,約占全國GDP總量的24.2%。從產業方面看,長三角經濟穩定增長同樣依靠工業支撐,上半年“滬蘇浙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2%、8.3%、4.7%和6.9%,均高于3.8%的全國水平。
王美福指出,上半年,浙江工業經濟新舊動能同向發力,17個傳統制造業增長4.1%,提升1.6個百分點;同時,新動能保持較快速度,新能源產業、裝備制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等行業,支撐著工業經濟較快的回升、較強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