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長寧: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3%
中證網訊(記者 王可)8月3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發展在申城”系列主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第八場——“聚力‘最虹橋’深耕‘數字化’”長寧區專場。長寧區委書記張偉介紹長寧區推動經濟社會高發展情況和工作舉措。長寧區委副書記、區長侯繼軍,長寧區發改委主任葉鵬舉,長寧區人社局局長張源,長寧區規劃資源局副局長蘇立瓊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長寧是上海聯通長三角、面向海內外的重要門戶,是上海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區位優勢獨特、開放特征鮮明、文化底蘊深厚。今年1-7月,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各片區中,長寧片區以不到七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稅收。在重大戰略的帶動下,上半年全區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1-7月,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進度超過70%;“3+3”重點產業(第一個“3”是“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航空服務業、時尚創意產業;第二個“3”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金融服務)在區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愈加明顯,稅收比重達70%;樓宇經濟的特色優勢不斷擴大,重點商務樓宇平均單位面積產稅約每平方米9千元;金虹橋國際中心在上一年度成為全市首個百億樓的基礎上,今年到7月稅收已突破百億元,再次成為年度首幢稅收百億樓。
近年來,“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上海長寧區一批頭部企業和優質中小企業集群式發展,帶動數字經濟成為全區最大產業和最強引擎。1-7月,6100余家數字經濟企業稅收占全區稅收比重為54.9%,億元以上交易量的電商平臺達26個,平臺交易總額居全市第一;上半年軟件信息業營收同比增長58.9%,增幅居全市第一。長寧始終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全市科創中心建設布局中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積極探索中心城區科創之路。當前正在以深化“科創中國”試點為契機,高標準打造“上海硅巷”科創街區,充分發揮中科院硅酸鹽所、中科院微系統所的引領效應,1.48平方公里區域內集聚了新微智谷、華為聯通創新示范中心等10多家創新載體以及500多家科技企業,著力推動科技回歸都市、街區創新轉型。
近期,上海市委審議通過了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上海長寧立足實際,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意見,堅定不移以改革強功能、以開放提能級、以創新求突破,起而行之、篤行不怠,努力在新征程上推動長寧高質量發展實現新進步。
一是著力增強戰略要素的顯示度。積極對接剛剛出臺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新一輪政策措施,以企業所需、長寧所能為導向,爭取更多先行先試,不斷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全力推動虹橋機場東片區的開發利用,有效整合資源,加大臨空核心區優質載體供給。加快老虹橋地區更新步伐,大力推進藝豐中心、晶耀虹橋、宜家薈聚、虹橋上城等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大虹橋營商服務中心、中歐企業跨國交流合作平臺、大虹橋生命科學創新中心等功能平臺作用,切實提升輻射帶動效應,讓“最虹橋”成為長寧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
二是著力增強特色產業的集聚度。加快建設具有長寧鮮明標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提升產業整體能級和發展韌性。以上海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為契機,積極發揮互聯網交易平臺對資源配置和消費的引領作用,鞏固提升“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優勢。大力促進航空服務業高質量創新發展,構建航空物流、航空要素交易、航空維修等航空服務業全產業鏈。推動時尚創意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大虹橋德必WE、上生新所二期等時尚地標建設。推動現代商貿業等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前瞻布局智能終端等產業新賽道,加快未來產業的生態構建。
三是著力增強科技創新的融合度。把握科技創新范式的演變趨勢,發揮產業體系綜合優勢,加大標桿示范場景打造力度。積極引進國家級應用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團隊,支持研究機構、市場主體向硬核科技攻關,提高科技成果應用能力。堅持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寧創”科技金融服務站作用,引導帶動社會資本投入,鼓勵投硬科技、投技術攻關、投創新應用,促進金融更好服務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健全“三級三系”企業服務體系,發揮“樓門口”“暖新巢”陣地作用,積極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完善科技創新生態。
四是著力增強居民群眾的感受度。高質量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居民群眾享受高品質的生活。結合美麗街區建設、“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行動等,探索可持續城市更新模式。以“接地氣、聚人氣”為目標,高標準推進城市公共空間開發開放,為市民提供更多休閑好去處。有序推動新一輪民心工程落地實施,滾動實施精品小區建設,助推更多老舊住宅加裝電梯,促進教育、醫療、養老、文體等社會事業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讓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