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城篇丨匯聚中外人氣 彰顯歷史文化
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 題:匯聚中外人氣 彰顯歷史文化
新華社記者李春宇
長城縱橫四萬里,跨越兩千年,是中國最具標志性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在眾多的長城景區(qū)中,北京八達嶺長城20世紀50年代對外開放至今,累計接待中外游客超過2億人次,人氣十足。
八達嶺長城地處北京市西北部的延慶區(qū),自古以來就是北京通往山西、內蒙古等地的咽喉要道,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延慶轄區(qū)內現存長城以明代修筑為主,蜿蜒于崇山峻嶺之間,氣勢磅礴,四季風光秀麗。
“延慶段長城的形制體系完整,包括磚石長城、夯土長城、石砌長城、敵臺、烽火臺、關堡等遺跡,可以說是一個規(guī)模宏大、天然開放的長城實體博物館。”北京市延慶區(qū)委宣傳部部長馬紅寰說,“八達嶺長城享有國際盛譽,景色雄偉壯觀,‘不到長城非好漢’吸引游客慕名而來。”
2019年北京世園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為延慶區(qū)帶來了新發(fā)展機遇,也讓八達嶺長城進一步成為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重要平臺。在2023-2024賽季國際雪車聯(lián)合會雪車和鋼架雪車世界杯延慶站11月17日正式開賽前,20余名外國參賽選手登上八達嶺長城,在冬日長城感受中國厚重的歷史文化。
八達嶺長城持續(xù)煥發(fā)新活力,離不開長城保護修繕的久久為功。2021年7月,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八達嶺長城被評為保護管理示范案例,向世界分享“中國經驗”。長城修繕、考古、研究并重的發(fā)展模式已初見成效,信息技術和數字產業(yè)也為長城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注入了新力量。
如今,北京長城文化節(jié)、長城音樂會等活動不斷提升長城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八達嶺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榮欣鋒表示,八達嶺長城景區(qū)正在從傳統(tǒng)觀光向“微度假”發(fā)展,通過原創(chuàng)舞臺劇等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讓游客深入了解長城文化。
據了解,八達嶺長城在北十二樓至南七樓常態(tài)化開放的基礎上,目前已對南線延長線進行修繕利用,拓展長城的游覽項目,可供游客開展戶外徒步、長城研學等活動。獨具特色的八達嶺“夜長城”也計劃在春節(jié)期間再次開放,為游客打造燈光璀璨、紅紅火火的“長城年味兒”。
“長城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始終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未來還將探索非遺小鎮(zhèn)、長城文化村建設模式,不斷提升配套服務,為長城文化帶、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貢獻力量。”馬紅寰說,“要讓千年的萬里長城以更加飽滿的姿態(tài)熱情歡迎八方來客、天下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