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穩外資“先手棋” 地方政府早布局早發力
地方兩會本周密集召開。從相關情況看,各地對外資工作重視程度提高。多數省區市就吸引外資作出工作部署,其中“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等成為焦點。
專家表示,盡管當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上升,但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外國投資者在華投資前景光明、未來可期。
多地立下“軍令狀”
在北京,豐田燃料電池研發與生產項目(一期)主體完工。在上海,施耐德電氣6500平方米的全新廠房落地投產;特斯拉完成拿地簽約,宣布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正式啟動。在浙江,國際核藥龍頭企業諾華核藥項目落戶海鹽核技術應用產業園。在江蘇,菲尼克斯精益智能示范工廠項目啟動。在廣東,投資上億元人民幣的法雷奧(深圳)智能制造中心正式落成。在四川,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中國智造基地落地成都。在山東,跨國頭部藥企阿斯利康在青島高新區簽約落地……
2023年,一個又一個外資項目的落地,穩住了我國外資基本盤。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同比增長39.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339.1億元,同比下降8.0%,規模仍處歷史高位。
進入2024年,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將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穩定外資預期和信心,推動跨國公司擴大在華投資。
翻閱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對于2024年吸引外資,不少省市立下“軍令狀”。例如,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以上;浙江提出,力爭實際使用外資200億美元以上,其中制造業外資占比超過29%;天津提出,拓展與歐美、日韓、東南亞等經濟交流,全年實際使用外資50億美元……
穩外資政策密集出臺
各地多措并舉、因地制宜,醞釀推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令人印象深刻。
廣東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制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政策,引進一批標志性的好項目、大項目,打造“投資廣東”品牌。
山東表示,持續開展“投資山東”招商系列活動,引進一批新的制造業投資項目。搶抓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機遇,加大金融業等領域引資力度。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創新“飛地”“飛企”模式。
重慶則計劃瞄準歐洲、中東、新加坡、日韓,以及中國香港等重點地區,深入實施外資招商專項行動,加強外商投資全流程服務,爭取引進一批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重大外資項目,引導存量企業擴大投資規模和經營領域,打造高質量外資集聚地。
事實上,在各地兩會召開前,不少省市已率先展開布局。上海1月8日召開的市政府常務會議指出,要持續提升外資研發中心發展能級,大力支持外資研發中心引才留才。日前,《廣州市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若干措施》印發實施,從高質量吸引和利用外資、保障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加大外商投資支持力度、創新外商投資促進機制四個方面提出12條政策措施。
此外,湖南、廣西、福建、天津等地也相繼出臺高含金量的支持政策。
外資項目“開門紅”
在各地利好政策的持續釋放之下,2024年伊始,重大外資項目進展不斷。
1月21日,世界石化巨頭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宣布,中沙古雷乙烯項目正式完成最終投資決策,總投資約448億元人民幣。這是福建省迄今為止一次性投資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也是全國首個地方省屬企業與世界領先石化巨頭直接合資合作的重大項目。
近日,中關村道依茨氫氣內燃機合資項目在北京亦莊簽約落地,北京亦莊實現2024年首個重點外資項目“開門紅”。該項目總投資6億元,將推動國際氫能前沿技術在中國落地。
1月11日,慕貝爾綠色新能源汽車港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江蘇太倉,總投資1億美元。項目達產后,預計新增年產值10億元、稅收5000萬元。
“以上海、浙江、福建等為代表的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資上的積極作為,有助于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同時,強化外資服務保障的舉措,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制度創新等,都將進一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穩固外資企業預期,提升投資信心,為全年吸收利用外資穩量提質打牢基礎。”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