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av毛片无码蜜桃,五月,国产农村熟妇videos,色一情一乱一伦

中證網
返回首頁

工業重鎮武漢奮力向“新” 中部崛起支點撬起2萬億GDP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羅曼 安宇飛

  “根據湖北省市州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0011.6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7%。”1月28日,武漢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武漢調查隊正式宣布武漢邁進GDP“2萬億俱樂部”。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長江經濟帶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武漢經濟發展躍上2萬億元新臺階,這是中部地區唯一一個GDP超過2萬億元的城市,也證明了國家以武漢為支點的中部崛起戰略取得了成功,不僅對武漢來說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更是中國經濟光明論的有力印證。”

  “踏進2萬億元門檻,這不僅是量變,也是整個產業結構向質的轉變,即含‘新’量很高,武漢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協同正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葉青向記者表示。

  科技創新成為新支點

  撬起2萬億元GDP

  武漢作為超大城市,GDP達到2萬億元意味著城市經濟發展已經達到新高度,這對武漢來說既是重要節點,也是新的起點,武漢經濟增長背后的驅動力因素是什么?

  葉青認為,武漢工業基礎、制造業底子雄厚。鋼鐵、石化、汽車、造船等傳統產業對武漢市GDP躍上2萬億元臺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以武漢支柱產業之一汽車為例,武漢近年來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轉型和汽車出口發展,為汽車產業增長找到了“新動能”。2023年,武漢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7%。武漢經開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武漢經開區整車產量將突破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將突破40萬輛。

  武漢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武漢市通過完善貨物貿易促進政策,優化進出口產品結構,汽車整車出口規模突破130億元,增長超12倍,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出口“起步快跑”,東風、東風本田、嵐圖、路特斯等出口提速擴量,累計出口超70億元。

  除了為傳統產業尋找新動能,武漢還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近幾年,武漢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比如精密機械制造、集成電路、新能源、智能汽車制造等產業增長速度驚人。目前武漢著力打造的光芯屏端網、汽車制造及服務、生命健康等世界級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25%。”葉青說。

  以腦機接口產業為例,這是集神經科學、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材料科學等于一體的前沿技術,也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武漢衷華腦機融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衷華腦機”)已成為國內腦機接口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是國內唯一擁有微針、植入系統、算法等全套產品線的高科技企業。

  “大腦是人類最重要的未知領域之一,腦機接口就是打開這座寶庫的鑰匙。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對外合作,開啟轉化應用‘下半場’,推動我國腦機接口技術和產業躋身國際領先行列。”衷華腦機首席科學家、董事長黃立表示。

  據介紹,目前衷華腦機的腦機接口已植入大鼠、巴馬豬體內,并成功采集和分析大腦電信號。

  未來,公司腦機接口將可應用于癲癇、截癱、植物人促醒、失明、失聰等治療。

  以衷華腦機為代表的企業在武漢“生根發芽”的背后,是武漢對新質生產力的重視。武漢市經信局副局長李世濤表示,武漢五大優勢產業產值今年力爭增長10%以上,支持光谷、車谷率先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著力在13個重點方向開辟發展新賽道,力爭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00家、專精特新企業5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00家。

  面向人工智能新時代,武漢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超級計算和人工智能計算“雙中心”的城市,也將力爭高點。李世濤說:“武漢要搶抓人工智能制高點,突破發展通用大模型,加速推進數實新融合。”2024年,武漢擬構建6個以上有影響力的行業模型。

  在5G、大數據等科技的應用上,武漢也勇立潮頭。據了解,2024年武漢擬新建成“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5個,新建成5G工廠30家,新打造100條數字化產線、20家智能車間、10家標桿智能工廠,完成50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

  如果說汽車、鋼鐵、石化、造船這些傳統產業曾經是武漢經濟發展的支點,撬起了武漢GDP突破萬億元的體量,那么如今的武漢正把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當作新的支點,讓城市的GDP站上2萬億元的新臺階,走向沖刺3萬億元GDP的新征程。

  科教實力提供創新動力

  帶動經濟增長質的改變

  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想要真正讓高科技企業在城市“落地生根”,也離不開良好的科教土壤。

  葉青表示,武漢的科教實力排名全國第三位,武漢是全球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之一,擁有豐富的科創資源和高端人才資源,全國排名前十的大學,武漢有2所,還有百余所科研院所、92所高校、15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34家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500多個市級以上產學研合作載體……高校成果轉化以及校友經濟為武漢注入新活力。

  百思通,是國產大飛機C919機身材料的供應商,2023年12月將總部由常州遷到武漢,并與武漢理工大學聯手取得了航空航天領域樹脂基體產業化的突破。據百思通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劉偉介紹:“百思通2012年創辦于常州,為何選擇落戶武漢,并計劃追加投資建設工廠,主要是我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加上近年來武漢的科技與工業基礎發展快速,且擁有常州所不具備的人才及科教資源優勢。公司落戶武漢,不時有政府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如申報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也是在工作人員手把手指導下完成申報。”

  衷華腦機所在的光谷(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集聚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3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和80多萬在校大學生,是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近期,衷華腦機計劃推出“云腦”計劃,與全國醫療機構合作推進腦機技術應用,并在光谷建設腦科學創新中心。

  除了科教實力強大之外,武漢也舍得砸“真金白銀”鼓勵技術創新。2月20日,武漢市政府發布了《武漢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旨在系統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和科技企業培育“最初一公里”問題。

  《措施》表示,要促進高校院所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包括開展在漢高校院所服務地方貢獻度評價,將人才留漢使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發展等情況作為地方對在漢高校院所建設用地、財政資金等支持的重要依據,擇優給予最高3000萬元綜合獎補。

  秦尊文表示,武漢經濟增長的背后實際上產業結構已發生質的改變,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驅動發展為資本密集型產業,再到知識密集型產業。由此可見,武漢是基于產業升級、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支撐下實現的2萬億元,主要是基于科技創新驅動獲得的,含“新”量、含金量比較高。

  講好“貨到漢口活”故事

  區位優勢需進一步發揮

  500多年前長江中游的漢水改道,成就了位于長江漢水交匯處的漢正街,由于貨物運輸方便,商賈紛至,書寫了“貨到漢口活”的商業傳奇。如今面向新時代,“貨到漢口活”的故事依然在延續,如何讓GDP走向下一個“萬億”,需要武漢進一步發揮其區位優勢。

  1月份,武漢印發《武漢市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實施方案》,圍繞“一帶一路”內陸地區新節點、長江經濟帶高水平開放新門戶、國際創新開放合作新引擎、全球現代產業發展新重鎮、全國制度型開放新樣本五大具體目標,列出53項具體任務清單,加速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

  近年來,中歐班列成為武漢重要的開放載體和平臺。數據顯示,中歐班列(武漢)國際運輸線路已達52條,輻射歐亞大陸40個國家、115座城市。

  “爭創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規劃建設5個樞紐經濟示范區,培育10個進口商品集散中心,爭創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今年武漢提出一系列目標舉措,加速邁向新時代的“九州通衢”。

  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鏈接優勢,武漢的步伐正越邁越快。2023年7月,武漢—鄂州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入選2023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加之此前獲批的港口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武漢成為中部地區唯一獲批3個以上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數據顯示,2023年,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279萬標箱,位居長江中上游港口首位。

  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國家戰略聚焦疊加,武漢之于中部,已經相當于上海之于長三角,不過在協同發展的能力上,長江中游城市群仍有提升空間。

  “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乃至成渝等城市群相比,長江中游城市群目前協同發展的深度、強度尚存在差距和瓶頸,武漢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帶頭者還需立足差異化定位、有序化協作、一體化發展,發揮協同效應,激活各城市資源稟賦優勢,不斷提高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產業鏈韌性和整體競爭力。”葉青說。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睢宁县| 巴彦淖尔市| 南靖县| 临朐县| 玛多县| 大同市| 偃师市| 建平县| 濮阳县| 阜南县| 海阳市| 福鼎市| 孝感市| 靖安县| 襄樊市| 平和县| 丰宁| 阿鲁科尔沁旗| 宁明县| 老河口市| 承德市| 通道| 铜梁县| 宁陵县| 长岭县| 彰化市| 长寿区| 句容市| 那曲县| 邵武市| 元阳县| 浙江省| 红原县| 铁岭市| 托克逊县| 项城市| 云林县| 龙江县| 房产| 仲巴县| 肇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