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撰文表示: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競爭力 有效支撐科技創新
中國證監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4月2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學習〈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的署名文章。文章認為,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必然要求,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的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證監會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強監管防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文章透露,證監會將加快推動制定修訂證券投資基金法、上市公司監管條例、公司債券監管條例、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大幅提升證券違法違規成本。
依法從嚴加強監管
文章提出,金融是創新活躍的行業,金融創新能力是金融強國的重要軟實力。也要看到,在資本逐利性的驅動下,金融創新具有兩面性,如果缺乏必要的規范,任由其無序發展,可能引發風險、造成亂象,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刻把握金融發展規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科學處理好發展與規范、創新與監管的關系,守牢風險底線,確保資本市場金融創新始終沿著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需要和人民群眾利益的方向前進。
“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的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文章寫道,證監會黨委深刻認識到,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法治,加強監管,深化改革,充分調動市場各方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
一是不斷完善金融法律和市場規則體系。著力推進基礎制度建設,逐步構建起符合我國發展階段要求的資本市場法律制度體系。二是持續提升金融治理效能和監管有效性。必須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監管,及時消除空白和盲區。依法從嚴加強監管,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切實保障資本市場平穩健康運行。三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著力破除相關體制機制性障礙,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股債期協同發展,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質效。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強監管防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文章介紹,證監會黨委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抓緊完善配套制度規則,推動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形成和落地實施,著力穩市場穩信心穩預期。
文章明確,證監會將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安全、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這一總目標,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要促進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競爭力,有效支撐科技創新,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
依法全面加強監管,更加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堅持資本市場監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和持續監管,不斷提升監管針對性有效性。落實好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懲治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監管震懾,凈化市場生態。堅持看不清管不住則不展業,加快構建從入口、持續監管到出口,再到機構監管、交易監管的全方位立體化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積極穩妥推進金融創新和與之相匹配的監管能力建設。
健全資本市場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要堅持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極限思維,統籌好發展與安全、開放與安全,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防范化解風險,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切實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強化對資本市場風險的監測預警和早期糾正,完善對資本市場金融創新活動的風險評估和反饋改進機制。健全資本市場風險問責追責機制,壓實風險防控責任。
文章提出,要更好發揮法治在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中的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加快推動制定修訂證券投資基金法、上市公司監管條例、公司債券監管條例、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大幅提升證券違法違規成本。強化行政、民事、刑事立體化追責,加大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適用力度,為各類主體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以高質量法治保障促進資本市場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