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權威發布|安徽:積極服務長三角優質產業資源在省內布局
中新網5月16日電 國新辦16日就“以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抓手 走出新時代安徽高質量發展新路”舉行發布會。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費高云在會上介紹,安徽將常態化開展產業鏈上下游供需對接,積極服務長三角優質產業資源在安徽布局。
費高云介紹,長江自安徽開始進入下游。安徽全省域加入長三角,這是安徽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也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近年來,安徽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縱深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首先,是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的等高對接。近3年,安徽對標滬蘇浙,陸續推出8批次825項改革舉措,也常態化選派干部到滬蘇浙園區、企業跟班學習,推動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向他們靠攏。
其次,是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去年全省在建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中,實際到位資金六成以上來自滬蘇浙。安徽的優質企業也不斷融入到滬蘇浙產業鏈,國產大飛機C919就使用了安徽陶鋁新材料。
更重要的是,在一體化發展中讓老百姓能夠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目前,每天從合肥到上海的高鐵有78對、到南京有116對、到杭州有78對,新生兒入戶、企業設立等173個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醫保結算、人才業務辦理等52個居民服務事項實現“一卡通辦”,群眾跨地區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費高云表示,下一步,安徽將在上海龍頭帶領下,攜手蘇浙、揚皖所長,共同走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之路。
一是強化創新協同,推進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同創”,共建共享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集群,組建跨區域的創新聯合體,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二是深化產業合作,發揮安徽的綜合比較優勢,建設好滬蘇浙城市結對幫扶皖北城市合作園區、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精準承接產業轉移,為企業技術迭代、產品升級提供空間。常態化開展產業鏈上下游供需對接,積極服務長三角優質產業資源在安徽布局。
三是促進開放共享,深入對接滬蘇浙,特別是上海的創新資源,加快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安徽聯動發展區,復制推廣滬蘇浙自貿試驗區成功的改革創新經驗,提升安徽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能級,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