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脊梁”挺 中部六省向“新”行
開欄語
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會議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謀劃布局未來產業。
即日起,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推出“新時代中國行之中部地區崛起”系列調研報道,從新質生產力驅動特色產業發展、“鏈主”引領能源基地壯大、智能化助力糧食基地量增質升等角度,展示中部地區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新變化。
中部地區這個“脊梁”如何能更硬一點,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
6月1日,在第13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中部投資促進推介會上,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代表東道主在致辭時說,湖南將與中部地區各省一道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協同發力,共同做好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這篇大文章。在隨后舉行的“省長對話”環節,山西省省長金湘軍表示,向新、向效、向綠而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百萬平方公里的中部腹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哪些生動實踐?近日,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記者深入中部地區相關企業、園區進行了調研。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如何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在山西、在湖北、在安徽、在湖南,企業家們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山西清徐經濟開發區,中科美錦炭材料有限公司展示室內,兩個分別裝著白色粉末和黑色粉末的瓶子擺在桌上。
“白色的這瓶是玉米淀粉,1噸3000多元。你猜這個黑色粉末多少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朱慶華指著瓶子說,“這是用玉米淀粉制成的電容炭。現在每噸的價格20多萬元,最高時每噸可賣到30多萬元。”
從玉米淀粉到電容炭,附加值提升數十倍,靠的是科技創新。
2016年,美錦能源與山西煤化所強強聯手,重金投入中試技術攻關;2019年建成10噸級電容炭中試線,完成優化固化形成工藝包;2021年4月,中國石化聯合會組織邀請國內炭素產業的領軍人才和下游主流用戶對玉米淀粉基電容炭進行評估認定,認為其屬于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進口替代的能力;隨后,美錦能源與山西煤化所共同成立中科美錦炭材料有限公司,投資1.6億元建設1000噸淀粉基電容炭產業化項目。
5月底的湖北孝感,戶外熱浪滾滾,華工科技旗下華工高理電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同樣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全力趕訂單。
“PTC加熱器、溫度傳感器,兩大核心產品銷售火爆,今年前5個月公司出口額同比增長近四成。”華工高理總經理助理沈超凡向記者介紹,公司今年來一直保持著滿負荷生產。
產品走俏,源于技術領先。據介紹,華工高理自主研發的PTC加熱器為國內首創且突破超高壓平臺瓶頸,同時開發出的具有 CAN/LIN通信方式的智能通信汽車加熱器,技術水平整體達到國際先進,填補了國內智能汽車基礎零部件領域空白,目前新能源汽車PTC加熱器占據國內60%市場份額。
“創新是最大的變量,也是最大的增量。”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說,華工科技始終堅持研發核心技術,持續對研發高投入,形成顯著的技術優勢和門檻,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安徽視涯科技、在湖北長飛光纖、在河南漢威科技、在湖南山河智能,創新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源。
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磊說,中部地區有著較好的制造業基礎,以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為代表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中部地區崛起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突出特征。
做強做優現代產業集群
數據顯示,中部地區累計培育優勢領域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8個,新培育認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84家。
“以汽車產業為首位產業,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安徽省外商投資促進事務局局長尚玉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突出全鏈條,目前安徽已匯聚7家整車廠、1100余家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二是突出科技創新賦能,組建相關產業創新聯盟,“安徽車”與“安徽屏”“安徽芯”“安徽腦”融合賦能;三是突出對外開放,支持奇瑞、江淮、蔚來等整車企業全球布局,吸引比亞迪、大眾等重大項目落地。
全國每出口4輛汽車、每生產10輛汽車,就有1輛“安徽造”。2023年,安徽全省汽車產量249.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86.8萬輛,躍升至全國第二位,產業規模邁上萬億元新臺階。
“以光為名,因光而興”。作為我國第一根光纖的誕生地、“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武漢光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發制造基地、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之一、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產業基地之一。
目前,武漢光谷的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全球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超60%,國際市場占有率超25%;光電器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40%,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12%。
“去年以來,投資153億元的己內酰胺項目全面投產,投資357億元的百萬噸乙烯項目開工,以及石化新材料院士專家工作站的掛牌,湖南岳陽現代石化產業發展態勢強勁、前景可期。”本屆中部博覽會上,湖南省委常委、岳陽市委書記謝衛江介紹,推動產品往下游新材料走、往高附加值走,岳陽正著力打造萬億級現代石化新材料產業集群。
經過近60年發展,石化已成長為岳陽首個千億級產業,2023年實現總產值1610億元,主要化工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熱塑性彈性體、己內酰胺及聚酰胺、有機氯及環氧樹脂、環氧丙烷四大特色產品在亞洲乃至全球獨具優勢。
王磊說,無論是武漢光谷、合肥科大硅谷,還是太原“晉創谷”,一個個科創地標,不僅反映了中部區域向“新”而行的奮斗和實踐,也將推動區域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成長和完善。
在綠色發展中加速崛起
今年“五一”假期,大美武漢游客扎堆,兩頭“微笑天使”江豚也趕來湊熱鬧,頻頻在武漢中心城區水域露臉微笑。
武漢天興洲水域,尤其是洲北的北汊水域,一直是江豚的覓食地、棲息地。武漢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天興洲一帶水域生態持續向好,逐漸吸引江豚重新回歸。為了讓更多的愛好者看到江豚,江豚在線直播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
“高水平保護水資源,要求工業的高度清潔生產。”王磊說。中部六省水道縱橫、山巒疊翠,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區、洪水調蓄區和生物多樣性保持功能區,生態地位舉足輕重。
綠色是新質生產力的底色。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走向綠色發展之路。
在藍思科技黃花園區的百級無塵貼合車間里,幾名身著無塵衣的工作人員正在安裝調試設備。車間內,一臺臺機械手,正有條不紊地作業。每一道工序,都由計算機控制的智能化設備操控。
“目前公司已建、在建、待建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合計達到128.2MW;通過自建中水回收系統,中水回用率已穩定在40%以上;公司廢物零填埋的轉化率持續穩定至90%以上。”藍思科技副總經理倪志剛介紹說,公司多年來致力于綠色制造的深入實踐,通過一系列措施在清潔能源、能效提升、清潔水、零廢物排放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并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
過去六年里,位于湖北宜昌的興發集團全面推動“關停、轉型、搬遷、治污、復綠”五大工程,封堵產業園全部直排口,果斷關閉搬遷了臨江的生產裝置,投資修復沿江拆除騰退的900米岸線,實現生產岸線向生態岸線的美麗蛻變。
“實施生態修復不僅沒有影響生產經營,反而促進了我們在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興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國璋介紹,破舊立新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公司主導產業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大幅提升,在前沿領域儲備了芯片用高選擇性蝕刻液等一批“撒手锏”。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也是中部六省的重要職責和使命。
比如山西,正實施總投資上千億元的“一泓清水入黃河”重大工程,加快構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綠色低碳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推廣綠色低碳節能新技術,加快推動形成能源消費新模式。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部區域正堅定向“綠”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