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16年夏季奧運會已接近尾聲,但作為美洲第一個受到寨卡病毒影響的國家,巴西依然存在的病毒風險尚未完全消除,而隨著即將開幕的殘奧會,關于寨卡病毒傳播與公眾和運動員安全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

巴西:感染案例驟降
“巴西位于南半球,當前處于冬季,蚊子活躍度很低,所以蚊媒疾病(包括寨卡病毒感染)案例驟降。”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本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但世衛組織也同時強調,盡管巴西疫情顯示出下降趨勢,世衛依然擔心巴西寨卡疫情會出現反彈。
寨卡病毒病是由伊蚊傳播的一種病毒引起,患者的癥狀包括輕微發熱、皮疹、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疼痛、渾身虛弱或頭痛,這些癥狀通常持續2天-7天,目前科學界的共識是寨卡病毒是小頭癥和吉蘭-巴雷綜合征的一個病因。
其中,攻擊孕婦與新生兒的小頭癥則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與擔憂——小頭癥是指頭部遠小于其他同齡和同性嬰兒頭部的新生兒畸形,若伴有腦發育不良,小頭癥嬰兒則可能會產生新生兒的發育障礙。
世衛組織向第一財經提供的信息顯示,里約奧運會與殘運會所在地的巴西,是美洲第一個受到寨卡病毒影響的國家——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巴西仍處于66個經受寨卡病毒暴發的國家之列。

也因此,在里約夏季奧運會開幕前,就有包括網球、高爾夫等多名著名運動員因擔心寨卡病毒退賽;多國專家甚至呼吁里約奧運會延期。
而參加奧運會的各國代表團也將防護寨卡病毒感染作為重點之一。公開信息顯示,韓國代表隊在隊服中添加了驅蚊劑,可以預防蚊蟲叮咬,衣服也專門設計成了保護到手腕、腳踝的長袖長褲;美國賽艇隊則專門研發了抗微生物的高科技織物用于比賽,而中國代表隊攜帶的蚊帳則徹底“走紅”奧運村。
對此,世衛組織發言人在回復第一財經提問時表示,從世衛組織的分析來看,當前巴西處于一年中蚊子活躍度較低的季節,病毒傳播的蚊媒減少,且旅行者可采取預防措施,避免蚊子叮咬或寨卡病毒通過性傳播發生感染,因此前往巴西觀看2016里約奧運會和殘奧會而導致寨卡病毒感染或傳播的風險不高。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歐洲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機構在寨卡病毒擴散風險和奧運會方面,得出的結論與世衛組織類似。”世衛組織發言人向第一財經強調。
來自里約奧運會的官方信息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當地時間8月8日,里約奧運會執行聯絡官馬里奧·安德拉達在記者會上表示,主辦方迄今還未得到選手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報告。
安德拉達明確表示:“在籌辦奧運會的過程中,我們一直明確表示奧運會在巴西的冬天舉辦,寨卡和蚊子在冬天不成問題。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冷一些,因此寨卡的感染率和蚊子傳播疾病的可能性都將比預期還要低。”
世衛組織評價認為,巴西作為首批出現大規模寨卡疫情的國家之一,在分享本國疫情應對行動的信息、分享本國研究人員對寨卡及其作用的知識方面,顯示了真正的領導力,巴西的經驗正在幫助其他國家更好地了解寨卡病毒和更有效地抗擊該病毒。
第一財經從世衛組織獲悉,為協助巴西應對疫情,世衛組織和世衛組織美洲區域辦事處協助并擴大了針對巴西的實驗室試劑和殺蟲劑及診斷試劑盒等其他戰略物資的采購,并正在開發研究、分析方法,制定小頭癥的病例定義標準,實驗室診斷技術,病例監測,以及蟲媒病毒(登革熱、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的綜合監測等方面向巴西提供支援。

全球:病毒暴發整體未下降
但全球范圍內,寨卡病毒的發展情勢卻并不輕松。
8月12日,美國政府宣布波多黎各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寨卡病毒廣泛傳播的局勢。
美國醫務總監威維克·莫西本周視察波多黎各后預測,該島350萬居民中的四分之一將在2016年底前感染寨卡病毒。
波多黎各在過去一周里報告了1914個新病例,自去年12月發現第一個病例后,該島的病例總數已達到10690,其中有1000多例是懷孕婦女,專家們甚至擔心,由于被感染的10個人當中有8個并不顯示癥狀,因此不會主動求醫,所以實際感染病例也許會更高。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66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報告了2015年以來蚊媒寨卡病毒傳播的證據,其中大部分國家位于美洲,但亞洲和非洲國家也受到了影響,美國在2016年7月29日報告了首例蚊媒寨卡病毒傳播。
而地域上來看,寨卡病毒在地域上持續蔓延到寨卡病毒攜帶蚊子出現的區域——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牙買加、墨西哥、尼加拉瓜、波多黎各、圣巴泰勒米島、圣馬丁島、美屬維京群島和委內瑞拉觀察到的病例呈上升趨勢。
世衛組織認為,雖然部分國家或某些國家的部分地區報告寨卡病毒感染案例數量下降,但仍需保持高度警惕;現階段,根據可以獲得的證據來看,寨卡暴發整體并未顯出下降跡象。
世衛組織進一步認為,可能的情況是寨卡病毒最終會傳播到世界所有地區,無論當地是否存在其傳播媒介埃及伊蚊,因此,各國充分了解其風險以及如何降低風險就顯得十分重要。
“控制蚊蟲數量是最重要、也是難度頗高的措施之一,對政府而言,動員全社會參與防治工作很重要,包括衛生部以外的其他部委和社會各界,一旦病毒入侵國內,各國在繼續開展蚊蟲控制工作的同時,還應提高發現病毒、協助衛生系統應對其后果、教育公眾有關風險及如何自我保護的能力。”世衛組織發言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