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放到以前,即使拿房產證來(抵押)也不一定能貸款,更別說是這么大一筆款了。”作為隆昌縣響石鎮喜神村最大的農業運輸大戶,曾俊至今也沒有想到僅憑一紙信用證明,就能從鎮上的農村信用社貸款5萬元。
因經營擴大所需,曾俊從去年開始就在所在的響石鎮信用分社籌措貸款,但幾次礙于房產等資產抵押有限,最終只貸回3萬元,這與料想中的運作資金相差甚遠。本想今年可能也貸不到更多的款,他曾計劃著向親朋好友再借點救急。
出乎預料的是,一張叫著“農戶貸款證”的信用證明,徹底解決他的貸款問題。今年6月,經過隆昌縣“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評定委員會評定,包括響石鎮喜神村在內的18個村被集體授予隆昌縣“信用村”稱號。曾俊作為信用村農戶獲得了信用社最大的信用貸款支持。
“信用村”來之不易。據隆昌縣金融辦主任李吉林稱,“信用村”建設工作由政府、人行、涉農金融機構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層層篩選和推進,才最終完成首批18個村的信用評定工作。
農行等參與評定
“簡單的說,信用村農戶不用抵押就可以貸款,而且利率會降低、額度也會提高。”隆昌縣信用聯社計劃信貸部負責人彭祝彬如此說道。彭是此次“信用村”評定工作的具體參與者,主要負責信用村建設的基礎信用信息收集工作。
據記者了解,依照信用村評定辦法,隆昌縣現階段主要以縣金融辦牽頭,人行推動、信用聯社承辦,縣農行、郵儲銀行和興隆村鎮銀行補充相關數據,聯合相關部門成立縣、鄉鎮(街道)兩級信用等級評定機構共同進行評定。
信用聯社作為承辦方將把控信用體系搭建的首端。即先行對農戶信用狀況摸底,查實相關資產、負債等信用指標,然后依照信用村評定標準篩選符合評定條件的信用村,再反饋給所在村村委會,由村委會自愿發出信用村申請。
此間,所在鄉鎮(街道)均成立“創建信用村領導小組”開展工作。信用村申請將由信用聯社等當地金融機構簽注意見后報鄉鎮(街道)評審委員會初審,再由縣評定委員會進行復核并通報,最后報市評定委員會備案,嚴格按照評定程序操作。
記者注意到,每個信用村的創建檔案中均包含有申請書、申請表,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鄉鎮(街道)評審會議紀要、創建信用村工作總結等相關資料。評定委員會的成員分三級,分別由鄉鎮領導、涉農金融機構成員;縣(區)農工委等部門、人行和涉農金融機構;市金融辦、市農工委等部門、省聯社駐地辦事處、涉農金融機構人員組成。
大體而言,獲準申報的信用村,有效農戶貸款面達到50%以上;各村優秀、良好及一般戶占轄內貸款客戶比例超過80%;各村現有貸款余額中的不良貸款余額占比均未超過10%。
據李吉林透露,經過一年多的試點,已完成首批18個信用村評定,預計今年還會增加評定30余個信用村。 “十二五”期間信用村的評定則爭取達到70個到100個。
“信用戶”的信用價值
不難看出,以上信用村評定將嚴格建立在“信用戶”的基礎上。記者獲得的隆昌縣所在市——內江市的相關評定辦法顯示,其具體是指與涉農金融機構有信貸關系的農戶中信譽良好,無變更貸款用途、無惡意拖欠貸款本息記錄,具有清償貸款本息能力和還貸意愿的農戶。
在此基礎條件上,涉農金融機構將對“信用戶”進行信用等級的評定。具體將采取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法,主要參照基本情況、資產狀況、負債狀況、生產經營狀況、與涉農金融機構的關系、信譽程度等六個方面進行列表打分。評分80分及以上的為優秀;70分及以上的為良好;60分
及以上的為一般。凡得分在60分及以上的皆為信用戶。
值得注意的是,評分60分以下的農戶,將不授信,不頒發《農戶貸款證》,其貸款一律以擔保方式發放。而經信用戶評定授牌,并授予《農戶貸款證》的信用戶,將獲得涉農金融機構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等信用貸款支持,相關部門也要實行減低稅費等相關優惠傾斜政策。
具體而言,不同評分等級的信用戶將獲得不同的授信支持;利率則在國家規定的各涉農金融機構現行貸款浮動利率基礎上下浮10%,對農業特色項目下浮20%。信用農戶憑《農戶貸款證》、《身份證》和本人私章即可到當地涉農金融機構直接辦理信用貸款。
“盡管還沒有做具體統計,信用村評定后的貸款數肯定有所增加。”李吉林稱,農戶目前的貸款主要用于生產、生活、消費、經營方面的改善。其中大部分是人居生活環境的改造,比如住房等。
記者掌握的18個信用村信貸數據顯示,大部分信用村的五級不良貸款率都遠低于10%的評定要求。其中最高為9.59%,最低為零,超過六成的信用村不良貸款率在5%以下,兩個村不良貸款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