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時機與價格關系正逐步脫鉤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北京地區房地產市場呈現較明顯的分化。一方面,首套剛需及學區房剛需客戶,入市積極性較高,他們的理由是,為了結婚、孩子上學“不得不買”。另一方面,改善型住房人群卻遲遲不肯下手。
當前置業時機的選擇,與價格關系正逐步脫鉤。近年來,融資管控矛頭直指土地前融業務,降低了土地投資的資金杠桿,“三道紅線”的出臺更是嚴格限制了房企負債端的非理性擴張,使房企加速降杠桿減負債。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消費者,都應認識到,“房住不炒”已是客觀現實,未來一段時期內,房市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可能性不大。因此,潛在的價格波動已不再是消費者入市時機選擇的核心因素。在房價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置業選擇應回歸居住屬性、回歸住宅產品本身。
具體到北京市場,對于剛需型購房者,今年底及明年是較好的入市時機。主要原因是,近三年來,北京市限競房、自住型商品房、共有產權房土地出讓較為密集并集中入市。開發商已提前認識到相關競爭壓力,在產品品質上會下不少功夫;同時,選擇的范圍較大,使剛需消費者能夠更容易找到理想新家。
對于改善型及品質型消費者客戶,由于土地供給結構中,此類產品供給量相對較少,選擇范圍也較窄。隨著北京市逐步恢復不限價商品房的土地供應,此類產品的供給將會逐步恢復。可能到明年晚些時候,消費者的選擇也會更多。當然,當前是傳統的住宅促銷季節,如有心儀的房子,也可直接入市。(董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