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農信社創新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每天一大早,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雞足山鎮大壩子村委會富民村小組村民高蘭都要來到她家的牛圈,給她養殖的60多頭牛準備豐盛的食物。
“沒有農村商業銀行幫忙,沒有‘巾幗貸’,就沒有我的養牛場,就沒有我們家今天的好日子。”高蘭說,她是賓川縣平川鎮馬花村委會易地扶貧搬遷的脫貧戶。搬到這里后,得知她有養牛計劃,賓川縣農村商業銀行工作人員找到她,幫她辦了婦女創業貸款和“巾幗貸”。解決了資金難題的她,很快建設了養牛場,養殖規模超過60頭,年出欄20多頭,年收入達60多萬元。
如今,住上小樓房、開上小轎車的高蘭有了更大目標。“我新引進養殖的西門達爾牛商品價值高,一頭可以賣到三四萬元,準備擴大養殖規模。”高蘭說。
“巾幗貸”助高蘭實現增收致富,是云南農信社近年來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的縮影。
“1952年,云南省第一家信用合作社——宜良縣蓬萊信用社成立。”云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倪立說,70年來,云南農信社的名稱、構架經歷多次變化,但始終扎根農村,助力“三農”發展。2005年,云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成立,對全省農村信用社履行“管理、指導、協調、服務”職能,建立起新的省級管理體制和支農服務體系。
目前全省農信社由三級法人機構組成,共133個法人機構,各地農信社稱謂不同,設置惠農支付點1.15萬個,普惠金融服務站1.3萬個,實現全省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金融服務全覆蓋,服務客戶數達4500萬戶。
為更好地服務“三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各地農信社紛紛推出妙招,創新服務。除了“巾幗貸”,還有“果e貸”“卷煙貸”“中藥貸”“惠商貸”“融資便利貸”“奶山羊養殖貸”“保單質押+”等許多種貸款模式。
在寧洱縣普義鄉滿磨街經營小吃店的岳蓮,因炒得一手好菜,小店生意不錯,她想擴大經營,但缺少資金。普義信用社工作人員了解到岳蓮的資金需求后,主動上門詢問情況,第一時間為她提供了15萬元貸款。
“有了這筆資金,只要我能吃苦,小吃店可以做大一點,家里日子會越過越紅火。”岳蓮說,這是農信社“融資便利”專項貸款,期限3年,年利率僅4.2%。
麗江鑫達養殖有限公司是麗江市永勝縣規模較大的肉牛養殖企業。永勝農商行為該公司“量身定做”一套額度高、手續簡、利率低的服務方案,給每頭肉牛買商業保險,永勝農商行作為第一受益方用保單質押的方式向該公司綜合授信1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支持肉牛養殖擴建增產,為公司發展擴大注入強心劑。
“辦養殖企業這么多年,從沒想到可以通過給牛買保險就能貸到款。”麗江鑫達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有了信貸支持,公司新建了年出欄700多頭優質肉牛的養殖基地,擴建了年出欄1000多頭優質肉牛的養殖基地,帶動884戶建檔立卡群眾發展肉牛養殖,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這種“保單質押+”融資模式是麗江農信社在“三農”領域開展普惠金融試點的新探索,為傳統養殖業“貸款難、抵押難”問題找到了新的解決方案,讓養殖戶的“有價資產”變成“有效資產”。
陸良農村商業銀行近日推出“奶山羊養殖貸”,多位養殖奶山羊的農戶獲得貸款。師宗縣聯社通過建立小微企業白名單機制,推出“卷煙貸”“中藥貸”等信貸產品,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首貸支持力度。
倪立介紹,云南農信社已制定“十四五”期間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服務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建立了銀政、銀企、同業鄉村振興合作平臺,完善了“三農”金融供給體系、產品體系和服務體系,創新特色信貸模式,為實現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目前,云南農信社存款規模超1萬億元,貸款規模逾7300億元,兩項的存量、增量均居云南省同業第一。同時,涉農貸款余額近4000億元,占省內同業市場份額31%;農戶貸款余額占省內同業市場份額76%;扶貧及脫貧人口小額信貸余額占省內同業市場份額85%。作為云南唯一開辦危房改造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已發放貸款16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