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持續向深向實
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有效,金融支持功不可沒。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涉農貸款余額保持較快增長,截至6月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54.64萬億元,同比增長16.0%;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2萬億元,同比增長21.03%,超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0.3個百分點。
在破解“三農”問題、支持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涌現出一系列金融樣板。例如,上半年農發行累計發放貸款1.61萬億元,同比多投2141億元,其中發放933.5億元貸款用于支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截至6月末,農業銀行縣域貸款規模突破8萬億元,增幅13.89%;郵儲銀行涉農貸款余額突破2萬億元,實現5年倍增,余額占各項貸款的比例超25%。
護種子、保耕地
全力保障糧食安全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聚焦種子和耕地,全力保障糧食全產業鏈信貸投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國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3.5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78%,農業科技和農田基本建設貸款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6.6%和35.6%。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和民生息息相關。今年以來,農業銀行實施金融服務糧食安全行動,截至6月末,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2724億元,增幅53.26%。郵儲銀行糧食重點領域貸款增速超41%。截至一季度末,光大銀行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269億元,較年初新增32億元,種業貸款規模超20億元。
搶抓農時是穩產增收的基礎,為了搶收今年“頭茬”夏糧,農發行提早為夏糧收購作出資金安排。截至6月5日,累計投放夏季糧油收購貸款69億元,切實做到“錢等糧”。
防損也是增產。今年以來多地發生災情,保險資金為防災救災做實風險減量保障。例如,人保財險緊急安排夏糧搶收專項資金1400萬元,用于搶排田間積水、協助烘干運輸、協調收割機械、防御次生災害。
筑牢“大國糧倉”,不僅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更要逐步建設高標準農田,助力糧田變良田。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地域廣、投資大的特點,金融“活水”有序流入,為資金籌措分憂解難。截至6月末,國開行累計發放農田建設貸款235億元,計劃建成高標準農田425萬畝,其中上半年發放43億元。農發行致力于打造成為服務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主辦行,今年以來農地貸款投放超2200億元。
防返貧、促增收
打造產業振興金融樣板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政策重心也從被動“扶貧”升級為主動“防貧”。隨著農村金融體系逐步健全,金融資源向脫貧地區延伸覆蓋。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脫貧地區各項貸款余額11.8萬億元;今年1至6月,脫貧地區農業保險保額8969億元,覆蓋農戶3541萬戶次。
深入縣域,上山下鄉。郵儲銀行依托網點優勢,深入推進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建成信用村30多萬個、信用戶超千萬戶;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近7000億元,居國有大行前列;農戶信用貸款余額近2400億元,年增速超50%。
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是防止返貧的前提。金融幫扶的質效有所提升,深度和廣度有所增強。近年來通過發放財政貼息的小額信用貸款,有力支持脫貧群眾發展生產增收致富。截至6月末,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貸款余額1880億元,支持脫貧戶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438萬戶。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動力,農業銀行開展金融服務鄉村產業發展行動,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截至6月末,鄉村產業貸款余額1.81萬億元,增幅29.5%;積極實施金融服務鄉村建設行動,鄉村建設貸款余額1.84萬億元,增幅19.16%。
圍繞鄉村振興新要求,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所長,把國家安排部署落到實處,見到成效,彰顯政治擔當。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表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將產生巨大的金融需求,未來各類金融機構應加速補足短板,在加大涉農信貸總量投放力度的基礎上,加強鄉村地區金融風險管控,筑牢鄉村金融風險防范屏障。通過提供更契合“三農”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更有效的金融服務,讓更多金融資源惠及廣大鄉村地區,真正實現金融全面支持鄉村振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