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家信托公司2019年凈利潤排名全公開(附表)
信托公司每年的凈利潤排名是市場最關注的。截至2019年1月17日,在銀行間市場披露了2019年業績的信托公司已有58家。據統計,這58家信托公司實現總營收1039.347億元,同比增13.47%;總利潤698.746億元,同比增6.46%;凈利潤為539.759億元,同比增5.55%。(需要說明,銀行間市場披露的財務數據未經審計,可能與年報數據有些許出入。)
據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整理的最新數據,2019年,中信信托的營收為71.77億元,凈利潤35.93億元,排名均居榜首,凈利潤延續了2018年的穩健,同比增5.06%。華能信托取代平安信托,以31.75億元凈利潤位居行業第二,同比增幅達三成。華潤信托、平安信托分別以28.76億元、26.52億元凈利潤位居第三、第四。重慶信托實現凈利潤26.42億元位列第五。
但是,重慶信托有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各家信托公司在銀行間市場披露的報表口徑不一樣,重慶信托的口徑沒有合并報表子公司的收益,重慶信托2019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應為31.28億元,同比增長11.48%,位居行業第三。
據悉,截至2019年12月末,重慶信托資產規模2124.96億元,較去年末增加220.27億元;存續主動管理類信托項目規模1442.30億元,占比69.12%。實現信托業務收入138.37億元,同比增長74.32%;信托業務實現凈利潤116.58億元,同比增長110.05%。信托項目平均年化報酬率0.94%。2019年新增資產證券化項目規模157.6億元,同比增長37%,全年成立六單慈善信托和多單家族信托業務。
2019年信托行業面臨低位運行的宏觀經濟和不斷加強的監管力度,行業受托資產規模穩步下調。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成為行業轉型發展的共識。有業內人士分析,不同公司的資源稟賦、發展模式等將使行業呈現分化趨勢。
對于利潤波動,平安信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公司主動轉型變革,全面優化業務結構帶來的短期陣痛,目的是為了實現長遠高質量的發展。
此外,平安信托2019年確定了“特殊資產投資、基建投資、服務信托、私募股權投資”四大核心業務方向,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37.21億元。在業務結構優化方面,平安信托過去一年主動壓降通道性業務625億元,事務性管理類資產規模同比壓降25.3%,主動管理業務規模占比達58.2%。
目前2019年凈利潤位居行業第五至第十的信托公司依次為,江蘇信托、五礦信托、中航信托、建信信托、外貿信托,凈利潤分別為24.40億元、21.04億元、19.39億元、18.98億元、17.90億元。
營收位于第二,凈利潤位于第十一位的中融信托,近期爆出青海省投10億元信托計劃出現延期兌付,據中融信托相關人士稱,1月17日該信托計劃已出具了具體的還款方案,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國投”)正式與中融信托簽定協議,將收購該信托計劃對青海省投全部剩余債權,債權收購款將在一年內陸續支付完畢。該協議將在近日召開的信托計劃受益人大會表決通過后正式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信托目前雖未披露業績,但據上海信托圈報道,光大信托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增幅89%,凈利潤增幅83%。回歸信托主業,主動管理業務占比接近60%,行業綜合排名前十,監管評級提升到A類信托公司。結合去年業績推算預計光大信托2019年實現營收39.65億元,凈利潤19.50億元,位列信托行業第一戰隊。(注意:此為推算預計業績,具體以光大信托披露為準)
業內人士預計,相比傳統業務收入,創新及財富管理業務前期投入較高,盈利也需要時間,相信信托行業2020年仍然將以調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