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用智能化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中證網訊(記者 張興旺)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加快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跨越。未來,應當大力發展以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為驅動的智慧經濟,促進消費增長,推動中國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增強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楊元慶稱,當“新IT”賦能實體經濟,推動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變革,就能使企業的決策結果更精準、業務流程更高效,從而促進創新增長。智能化升級后的制造產業將釋放出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效率紅利,讓“中國制造”擁有新的優勢。
楊元慶表示:“目前,我們正處于一個中國經濟轉型周期與全球技術創新周期雙重疊加的歷史時點上。在各行各業全方位應用‘新IT’,加速智能化變革,有助于大幅提升經濟整體及個體企業的技術創新效率和商業化進程,是企業與行業穿越雙周期、致勝智能化時代的核心成功要素。”
楊元慶表示,回顧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任何世界強國的發展進程中,制造業都是至關重要的強國之基、立國之本。唯有“制造”強,才能助力國家穿越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格局和周期,不斷前行。
楊元慶認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為中國制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機遇。“在引領本次產業革命的物聯網、邊緣計算、云計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領域,中國與其他國家基本處于相同起跑線上,有些方面我們可能還具有比較優勢。”楊元慶表示,一旦這些先進的智能科技與中國體量龐大的制造業相結合,就為中國制造業補齊短板、突破創新、打響自有品牌提供了新的起跳板。
楊元慶認為,解決“卡脖子”難題的關鍵還是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完善我國的科技創新體系,健全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研發再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布局。這其中企業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楊元慶介紹,一方面,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助于推動企業自身的技術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企業通過組建創新聯合體,集聚全球科研人才,深化國際合作,也有助于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研經費投入、企業研發和市場需求的良性循環。行業龍頭企業更是要發揮引領支撐作用,積極構建技術創新生態,帶動、促進中小微企業實現技術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助力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