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優服務 金融助推消費市場回暖
“有點小驚喜!我最近在外賣平臺上綁定了銀行卡,沒想到支付的時候還有優惠。”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讓消費“暖”起來,金融扮演著重要角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當下,金融對消費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聚焦重點領域,如大宗消費、綠色消費、服務消費等,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更注重降低消費金融服務成本,助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加強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金融服務提質擴容
在大宗消費、綠色消費、服務消費等重點領域,為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金融機構著力降低消費金融服務成本,服務內容不斷提質擴容。
汽車、家電、家居、餐飲等消費體量龐大,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點領域。多家商業銀行推出新能源汽車購車分期優惠活動,部分商業銀行相關信貸投放力度有所加大。平安銀行2022年年報顯示,2022年,該行個人新能源汽車貸款新發放248.99億元,同比增長41.8%。同時,商業銀行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業務,包括探索建立個人碳賬戶、發行綠色低碳信用卡等。
“我辦了一張銀行的綠色低碳信用卡,平時公交、地鐵出行能返刷卡金,既低碳環保,用信用卡消費時,刷卡金還能進行抵扣,一舉兩得。”北京的上班族李女士告訴記者,在使用綠色低碳信用卡進行綠色消費時,可以累積碳減排量,獲得綠色積分,這些積分可以用來兌換消費券、還款金等權益。
在新型消費方面,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服務消費、養老消費、互聯網消費、新市民消費等,也是金融支持消費的重點領域。
除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之外,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讓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同樣重要。在居民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方面,金融支持舉措也頻頻出臺。數據顯示,當前商業銀行已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超2400萬戶,個人養老金產品持續豐富。近日,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增至25款。
多方合力促消費
合理利用金融杠桿,可以在促進消費需求恢復方面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今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密集出招,各地陸續推出各種金融促消費措施。在各項措施支持下,消費實現穩步增長。
政策頻發力,加大金融對消費的支持力度。比如,重慶銀保監局等印發《金融支持消費恢復助力擴大內需若干措施》;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聯合福建銀保監局出臺《關于金融促消費工作十條措施》,從金融支持居民住房消費、擴大汽車及餐飲文旅消費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與此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也通過降低消費利率、發放優惠券、支付滿減等多種優惠活動減費讓利,助力居民提高消費意愿。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韋玲艷表示,銀行通過信用卡支付滿減、消費優惠方式等積極落實減費讓利,帶動和刺激用戶消費,有助于激發消費活力、提振市場信心。
多方面舉措支持下,消費市場正逐步恢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扭轉了2022年10月以來的下降趨勢,在上年同期較高基數基礎上持續恢復。
“新的一年,我們政策工具箱里有很多政策工具來應對制約消費的不利因素。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證今年促消費措施落實,在全年GDP5%左右的增速中讓消費做出更大貢獻!眹野l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說。
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損害,是提振消費、激發消費潛力的重要方面。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將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確定為“提振消費信心”。隨著消費者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也不斷提升。
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曾剛認為,這有利于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標準制定和執行的統一,金融消費者權益將進一步得到保障。
事實上,在金融知識教育宣傳方面,不少地方銀保監局、金融機構開展活動,利用科技賦能,觸及老人、新市民、鄉村消費者等群體。北京銀保監局為新市民送上“金融消費錦囊”;江蘇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警惕“轉貸降息”套路;光大銀行通過“金融消保宣傳志愿者”和數字人“小璇”等科技賦能,提升金融知識的覆蓋面和可得性。
“金融機構應將消費者權益保護理念貫穿到經營管理、客戶服務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完善涉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金融理財產品、服務的審核機制,從源頭上做好相關工作!闭新摻鹑谑紫芯繂T董希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