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股熱浪正席卷著全球主要的農作物產區。從歐洲到北美,小麥產量低于平均水平,再加上一些地區的干旱加劇,美國等主要市場的農產品期貨價格近期一路上揚。接受上證報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對于中國市場而言,這股熱浪會為農機、空調等產品的出口帶來機遇。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表示,整個7月,北半球依舊處于極端炎熱、干旱和災難性降雨等具有高度影響天氣的控制下。剛剛過去的6月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氣溫第二高的6月。
熱浪來襲,最先感知到的是農產品生產者,不少機構相應地改變了預期。國際谷物理事會上周發布報告稱,由于關鍵種植區的作物正面臨不利氣候因素,預計2018年至2019年的全球糧食(小麥和粗糧)總產量將同比下跌2%至20.59億噸的3年最低位。
農業咨詢機構Strategie Grains也在近日宣布下調今年歐盟軟麥產量預估,從7月的初步預估值1.324億噸下調至低于1.30億噸,這將是2012年來歐盟軟麥的最低產量。另一家農業咨詢機構SovEcon于7月初表示,由于天氣干燥,已將今年俄羅斯糧食作物的產量預測從此前的1.186億噸下調至1.139億噸。
在美國,最大春小麥產區北達科他州年度作物巡檢發現,因炎熱天氣可能影響產量,今年作物收成前景遠低于美國農業部的預估。
在此背景下,農產品期貨的價格近期出現明顯漲勢。上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交易最活躍的小麥、大豆及玉米期貨的累計漲幅在1.7%至4.6%不等。而洲際交易所的期棉價格上周累計漲幅超過1%,并在本周一觸及6周以來高位。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農產品期貨因為高溫天氣受到的影響或有限。相較而言,專家認為,我國出口或因此迎來結構性機遇。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徐明祺表示,極端高溫天氣會提升空調的需求量,中國是這方面的生產大國,可能會看到出口增加。此外,這種天氣下,部分干旱地區可能需要一些農機產品,中國這方面的產品也較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