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火爆吸引資金積極轉戰 私募提示市場存在反轉風險
近期,商品期貨市場表現活躍,黑色系、化工能源等品種走勢較好,備受關注的蘋果、原油期貨也接連漲停。在私募基金看來,這波行情跟人民幣貶值、市場預期通脹抬升等因素有關,也有部分資金轉戰商品市場。相關數據顯示,今年管理期貨策略私募基金有五成取得正收益。
有受訪私募認為,今年商品市場難以出現單邊趨勢行情,需要關注市場反轉的風險,建議平衡策略組合配置。
富善投資總經理林成棟認為,近期商品期貨行情火爆有幾點原因:一是人民幣貶值導致進口成本上升較多;二是主力合約臨近交割,這些波動較大的品種都貼水較多,有一個補貼水的需求;三是國家的貨幣政策轉向,商品價格上半年被貿易戰壓抑太久,市場從極度悲觀到恢復正常,甚至開始樂觀,商品價格出現戲劇性的上漲。
上海一家做主觀交易的期貨私募分析,最近黑色系的上漲,既有供給側改革,環保力度加強的因素,也有人民幣逐步貶值的影響,國內的通脹會逐漸顯示在商品上面。“雖然淡季庫存沒有跌下去,但大家預計后市供應方面是有缺口的,環保主要針對供給端發生的變化。”
也有部分私募透露,今年股票市場不好,一些資金轉戰商品市場,市場活躍度變高。明汯投資董事總經理徐世駿說,一方面,由于股市最近連續下跌,投機資金在尋找新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近期人民幣貶值,導致大宗商品的價格相應有所升值,帶來了一波行情。
上海某中型量化私募總經理稱,“股票市場低迷,很多投資人覺得沒有東西可投,開始追逐T+0交易的商品期貨。今年很多短期資金會流入商品市場,做短線交易。”
據了解,國內私募基金在商品期貨方面的投資有很多,主要包括主觀交易和程序化策略。據金斧子數據中心統計,納入統計的957只管理期貨私募產品,年內平均收益為1.47%,其中,有460只今年以來取得正收益,占比48%左右。
林成棟認為,今年并不算商品投資的大年,而是屬于局部有小幅度的行情,市場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趨勢,波動也只是短時間內比較大。“這段時間策略收益主要歸功于我們策略組合整體的多樣性更加好,對不同類型行情適應性提高,收益曲線也更加平滑一些。我們仍認為今年不會出現幅度較大、單邊的趨勢行情,因此,在獲取收益的同時,需要關注市場反轉的風險,建議采用更平衡的策略組合配置以應對不同種類的行情,可以進一步穩定收益曲線。”
徐世駿稱,明汯是量化投資策略,以趨勢跟蹤策略為主,在市場走勢形成趨勢性的時候,量化管理期貨策略會跟隨市場做多或做空,以此獲得不錯的收益,“管理期貨產品在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時,都有不錯的表現,在普遍下跌的市場中,配置這類資產是有必要的。”
前述上海做主觀期貨的私募表示,今年的交易策略邏輯就是捕捉市場上有確定性、邏輯相對比較清晰的機會,如螺紋鋼、焦炭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