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發布《全球人工智能信任、態度與應用調查報告(2025)》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中證報中證網訊(記者 倪銘婭)中國證券報記者5月13日獲悉,近日,畢馬威發布《全球人工智能信任、態度與應用調查報告(2025)》。
“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受訪者對人工智能的信任度和接受程度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說,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有望成為中國今年“人工智能+”重點賦能領域。
根據調查報告,全球八成受訪者親歷AI技術紅利,包括自動化處理日常工作、個性化服務精準觸達、運營成本顯著優化、技術門檻持續降低。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享受AI便利的同時,也承受其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
對此,畢馬威全球人工智能主管大衛·羅蘭茲表示,公眾對AI系統的可信性要求已成為技術轉化的先決條件。AI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信任基礎之上,各類組織在構建“可信AI”生態中承擔著關鍵角色,需要以主動治理贏得利益相關方的信任。畢馬威獨創的“可信AI”評估體系,正是要將抽象的信任價值轉化為可量化、可驗證的治理標準。
值得關注的是,調查報告顯示,與發達經濟體相比,新興經濟體的民眾在工作和生活中對人工智能的采用率更高,對AI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也更強,并且對AI的使用前景感到樂觀。
調查顯示,新興經濟體的民眾自評AI素養(64%)和培訓覆蓋率(50%)均高于發達經濟體(分別為46%和32%)。更為重要的是,新興經濟體的民眾感受到的AI實際效益更為顯著(82%),而發達經濟體的比例為65%。
畢馬威中國數字化賦能及人工智能主管合伙人張慶杰認為,未來,AI的影響力將深入到各個領域,滲透至社會的每一個角落。AI在驅動更高層次的智能化、促進跨行業間協作的同時,也應回歸以人為本,提升人的潛能,建立倫理和安全保障,塑造“人機共生”的新文明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