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未來五年中國汽車工業將接受無情挑戰
李書福:未來五年中國汽車工業將接受無情挑戰
在對外開放之前,要先盡可能的對內開放。
在新環境下,汽車產業將如何發展、后十年中政策及行業結構會如何變革、傳統主機廠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么,以及他們如何在傳統技術與商業模式中尋找到最佳平衡等一系列熱點話題,值得深思。
6月6日,在山城重慶,2018(第九屆)全球汽車論壇閉幕式現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以上問題發表了見解。
李書福表示:“接下來五年,中國汽車產業會全面放開,各種門檻會自然消失,國外公司都希望能在中國大展拳腳。在接下來這短短的五年時間,不僅是中國汽車公司的機會,也是中國汽車工業面臨的無情挑戰!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全球汽車工業都在此參與競爭,中國汽車市場的變化會影響全球格局,中國面臨如何從產業價值鏈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的問題。如何實現合作共贏和轉型升級,對汽車企業而言是很大的挑戰。
李書福呼吁,在對外開放之前,要先盡可能的對內開放,讓更多資本和力量參與競爭,才能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產品和更多的實惠,才能讓品牌具備更高的國際競爭力,去面對未來的國際化競爭。
此外,李書福將當下汽車企業的形態分為三類:第一種企業,它們能主動適應行業變化、主動改變而且具備改變能力;第二種企業,它們堅持自己的傳統思維、不主動改變或者想改變但沒有能力改變;而第三種企業就是大家掛在嘴邊的新勢力造車企業。
現在這三種企業同時展開競爭,誰能勝出取得最終成功?在李書?磥恚诙N企業很難有很大的前途。針對第三種企業,李書福提到:“互聯網造車如火如荼是好勢頭,要大力支持,積極引導。不能光是炒作,要實實在在的造車。搞實業不能急于求成,實業賺不了快錢,F在汽車工業不是沒有新進入的機會,而是機會變少了,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
針對未來中國汽車企業該如何發展,當天在論壇閉幕式召開之前,李書福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要走出一條以創新引領的發展道路,并且是企業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創新引領。創新成果很難用錢買來,只有不斷進行創新能力建設,才能產生屬于自身的創新成果,這才是中國企業工業發展正道。”
同時,他提到“面臨當下汽車環境,自主品牌競爭越來越激烈,部分品牌正處在生死存亡之時。過去幾十年,合資政策為中國汽車工業打下非常好的基礎。但5年以后,新合資取代老政策,需要中國企業走向產業鏈中高端。其實自主品牌重組很難避免,目前中國存在幾百家汽車公司,今后能留下并不會太多,但這就是一個市場經濟規律,通過競爭,自然淘汰。我是一個市場派,鼓勵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