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用好“零關稅”政策 形成一批標志性產業項目
1月24日,海南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在海口開幕,海南省代省長馮飛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十四五”時期,海南將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形成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3+1”產業發展格局,推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邁上新臺階。
2020年,海南蹄疾步穩,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開局。自2020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后,企業和個人所得稅優惠等重大政策快速落地,進口原輔料和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正面清單等陸續發布。2020年,海南新增市場主體增長30.9%,新設企業增長113.7%、位列全國第一,總部企業累計入駐64家。
在海南的“十四五”目標任務中,“突出制度集成創新,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被放在首位。馮飛表示,“十四五”時期,海南將完成自由貿易港第一階段制度安排有關任務,爭取2023年底前具備封關硬件條件,2024年底完成封關各項準備。
在推動營商環境總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方面,馮飛表示,海南將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中長期行動計劃,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企業發展環境,全面落實自由貿易港集成創新行動方案,在投融資、土地管理、園區建設、國資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先行取得突破。
同時,“十四五”時期,海南將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競爭新優勢。馮飛提到,海南將立足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交匯點,對內對接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對外吸引全球優質資源集聚,成為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反應爐”,吸引免稅購物回流3000億元、求學回流5萬人、吸引海外就醫回流50萬人次。
此外,科技創新也是海南“十四五”時期的重要關鍵詞之一。“海南將以超常規手段打一場科技翻身仗。”馮飛表示,海南將打造種業、深海、航天三大科創高地,爭取國家實驗室落戶海南,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擴容提速行動,企業數量超3000家,實現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34%、投入強度達1.6%,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6.2件。
站在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關鍵節點,海南將如何為“十四五”開好局?馮飛提出,2021年海南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左右,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左右和11%左右。
馮飛表示,2021年海南將用好離島免稅購物和本島居民免稅購買進境商品等政策,力爭免稅銷售突破600億元。同時,海南將用好“零關稅”等政策,形成一批標志性的產業項目,大力拓展離岸新型國際貿易、國際船舶登記、保稅油加注、飛機融資租賃、航空維修等新業務。
在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方面,2021年,海南將推動旅游總收入增長30%;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動保稅倉儲等新業務上規模、上水平;支持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優質企業直接融資等。同時,海南將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2000億元,企業達1100家,推動數字經濟增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