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今年供應2500套保障房
廣州日報訊 昨日下午,福田區2018年度區政府述職部門見面會舉行。福田區區經促局、住建局、衛計局負責人向區人大代表詳細介紹了部門職能及今年將承辦的重點工作,并回答了人大代表們關于醫療、保障房、城中村改造、實體經濟發展等多個熱點問題。
熱點一:
高端“院士房”超150m2
福田區住建局局長徐偉現場介紹,目前,福田保障房供應有多種模式,包括“飛地”模式,如在寶安石巖、龍崗平湖的保障房;公共配套設施上蓋,如新洲、景田片區;舊改、棚改項目配套建設保障房;統租保障房等。今年將深入推進匯裕名都花園、天健公館、天健工業園等在建保障房項目,計劃完成投資額約3.48億元;同時還要通過規模化租賃的方式,將綠景虹灣、潤達圓庭、萬科泊寓布吉店、景田市場繽悅薈A座、呈元驛酒店等長租公寓項目納入到區住房保障體系之中。今年,預計將新開工及籌集4700套,計劃年內供應2500套以上保障性住房,面向轄區優秀企業及社會組織配租。
目前福田區棚戶區(老舊住宅區)改造深入推進的有華富村東西區、福安小區、香蜜二村、水務集團福田大院4個,總投資125.40億元,今年計劃完成投資4.36億元,改造后預計提供38.29萬㎡的人才住房。
“面向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將實現‘應保盡保’,面對高端人才也將提供面積超150平方米的‘院士樓’,并將提高裝修標準以及建造和后續服務品質。”徐偉說。
熱點二: “城中村”建人才公寓
福田800萬平方米的“城中村”環境整治有何高招?徐偉透露,針對城中村路面巷道、安防、消防、電力、燃氣等薄弱環節,福田區委區政府提出了“一村一策一方案”的城中村治理思路,區住建局將負責全區14個城中村的環境綜合整治,總投資逾20億元。截至去年底,已完成投資4.23億元,今年將投資9.19億元,并于年內完成上步、新洲、石廈、上沙、皇崗、水圍6個城中村的環境綜合整治。
福田區“水圍青年人才公寓”是全市首個城中村人才住房項目,提供504套、1.54萬平方米的人才公寓。玉田村已完成37棟村民樓簽約,完成3棟樣板間的改造。徐偉表示,“水圍模式”和“玉田模式”均是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城中村治理的重要改革。政府、企業、股份公司三方聯動,政府負責城中村公共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企業進行室內裝修改造和統租運營,實現多方共贏共享。今年將總結經驗,推廣“水圍模式”和“玉田模式”。
另外,今年福田還將力爭完成全市第一條城中村地下綜合管廊——石廈村綜合管廊工程建設,以避免地面重復開挖造成交通阻塞的現象發生,降低管線返修成本,提高維修效率和防災、抗災能力。該項目總長度692m,設計施工總投資0.54億元。徐偉表示,根據福田區綜合管廊專項規劃,到2020年將建成綜合管廊12公里。
熱點三: “分級診療”提質擴容
福田區衛計局局長董宏偉表示,福田將全面提升基層服務品質競爭力,今年將進一步做實家庭醫生1+N簽約服務,做到簽而有約,不斷優化服務。考慮開發“家庭醫生”APP,實現簽約居民可線上尋醫問藥,并將優質醫院資源向家庭醫生集中,吸引群眾主動簽約;同時,將完善“1+X”區域醫聯體建設,做到開放包容,逐步擴充成員單位,在原有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試點病種,推動“兩病”等慢性病就診人數、下轉病人有較大提升,實現“分級診療”提質擴容。
熱點四:
探索無人店等新模式
福田區經促局局長王小平表示,福田將著力打造“供應鏈之都”,擬探索設立規模為10億~20億元的供應鏈產業投資基金,并將打造國際供應鏈總部基地。制定出臺《福田區支持供應鏈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在企業購置辦公用房、倉庫用房、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將引進工業增量,重點引進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通信、軍工等未來產業,發展新型工業業態。
還將促商業提質增效,消費升級。擬修訂出臺新的《福田區支持商貿企業發展若干政策》,預計將惠及轄區300來家大型商貿企業,全面覆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四個行業。同時,將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創新,探索新商業模式。推動無人便利店、超級物種等新型零售業態落戶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