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私有化掀小高潮 低估值低成交是主因
2024年,港股再掀私有化小高潮。
在海通國際、錦州銀行、維達國際等港股公司相繼因私有化退市之后,臨近2024年底時又有一批公司官宣私有化計劃,席卷了眾多行業,當中不乏復星旅游文化、首創鉅大、金利來等曾經聲名遠揚的明星企業。
對此,業內人士看法各異。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擔憂,優質企業通過私有化“離場”,可能會出現惡性循環;而北京九圜青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陳嘉禾則認為,私有化頻發對香港市場有正面影響,除了給沉悶的股價一個提振外,還能使優質公司變得稀缺,促進股價上漲。
1 再現私有化小高潮
2024年12月30日,內地小型家電制造商Vesync復牌后股價放量大漲25.71%,成交金額放大了超過20倍,達到5778萬港元。在復牌之前, Vesync宣布了私有化計劃,現金作價為每股5.6港元,較12月10日(停牌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溢價逾33%。
據Wind統計,自2019年至2021年,港股私有化案例數量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2019年,僅有9家公司完成私有化,而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躍升至17家,2021年達到24家;不過,2022年以后私有化主動撤離的港股公司數量有所下降,2023年為12家,而2024年則回升至15家。
臨近2024年底時,復星旅游文化、首創鉅大、捷芯隆、復宏漢霖、金利來、利福中國、融信服務、堡獅龍等一批公司爭相公布私有化方案,掀起一股強勁的浪潮,使港股市場的私有化現象愈發引人矚目。
從行業分布來看,私有化公司涵蓋多個領域,其中消費零售、生物醫藥、房地產等行業表現尤為突出。
消費零售方面,2024年12月17日晚間,金利來集團發布公告稱,要約人建議以計劃安排方式將公司私有化,每股現金1.5232港元,現金代價最高4.64億港元。金利來由“領帶大王”曾憲梓于1968年在香港創立,1984年進入內地市場,產品逐步拓寬至男士正裝、商務休閑、時尚休閑、服飾、男女皮具皮鞋等。
近期有相同動作的服裝企業不止金利來,2024年10月15日堡獅龍宣告,李寧家族控股的非凡領域在收購公司4年多后,計劃將其私有化。堡獅龍曾經輝煌一時,與佐丹奴、班尼路并稱為香港服飾三巨頭,為當時香港及澳門最大的服裝零售集團。
生物醫藥方面,除了賽生藥業已在2024年7月8日揮別港股之外,12月16日晚,復星系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復宏漢霖宣布寄發對公司進行私有化的綜合文件。
2 流動性不足是主因
在港股市場中,上市公司選擇私有化的原因多種多樣。
資深市場人士桂浩明總結,公司選擇私有化有些是因為股價嚴重偏低,有的還跌破凈資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公司繼續在二級市場交易,客觀上存在著被收購的可能,“還有的因為股價比較低,公司喪失了融資的能力,但作為上市公司還要接受監管,這樣上市的意義已經不大,選擇私有化可以減少一些管理上的麻煩、降低管理成本”。
復星旅游文化的公告顯示,截至停牌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2024年11月26日),其前6個月、12個月及24個月的股份日均交易量分別僅占公司股份總數的0.13%、0.12%及0.09%。從2021年2月17日的最高點至最后交易日期,恒生指數下跌38.4%,而復星旅游文化的股價同期下跌了65.6%,表現遜于恒生指數。
被非凡領越收購的堡獅龍,業績持續虧損,股價也降至1港元以下,成為“仙股”。
公司股票流動性低,也是多數公司走上私有化道路的重要原因。以復宏漢霖為例,自2019年9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以來,其股票大部分時間在相對較低的價格范圍內交易且交易量低迷,導致公司從市場融資的能力受限。
金利來也表示,鑒于市場上的股份成交量偏低,而公司于過往20年來并無利用其上市地位進行集資活動,上市地位對公司業務及未來增長的籌資來源已變得無關緊要。
對于這些萌生“退意”的上市公司來說,紛紛期待完成私有化后尤如破繭重生的蝴蝶,在業務布局與資本運作層面開啟全新征程。
日前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表示,未來將更加強調有進有退,退出那些非主業非核心的資產,退出重資產;進的方面,則要堅決強調聚焦主業,聚焦到已經形成優勢的產業。“今年復星做了兩個私有化,一個是復宏漢霖,一個是復星旅游文化。醫藥和旅文這兩個板塊,就是我們已經形成優勢的產業,希望在私有化之后,未來能夠更加靈活地加快發展?!?/p>
首創鉅大表示,如果私有化順利實施,公司有望更有效地獲得首創集團及首創城市發展集團的支持,增強首創集團內部的業務協同及資源整合。金利來在公告中稱,成為私人公司后,公司能夠針對目前的運營狀態制定其他更長遠的戰略決策,而不受資本市場預期、監管成本、披露責任或短期市場及投資者情緒的影響。
3 背后的價格博弈
多數宣布私有化的公司與Vesync、復星旅游文化、A8新媒體一樣,在宣布私有化后股價暴漲。
陳嘉禾認為,從歷史上看,私有化被認為是上市公司的一大利好,它證明了公司是有錢的,“陷入債務危機的公司很少去搞私有化,提出私有化起碼首先證明大股東或者提起私有化的一方,賬上的現金是比較充裕的。同時,私有化一般會有溢價,這也證明大股東認為上市公司的資產有價值”。
“另一方面,被私有化的公司股價通常不會上漲至私有化價格。比如說,公司現在股價是5港元/股,私有化要約的價格是7港元/股,那么通常公司股票會漲到6港元/股多一點,也就是說,股價會較私有化價格有一個小小的折讓,折讓大小取決于市場認為私有化成功的概率,概率越大,折讓幅度就越小,如果覺得私有化可能不成功,折讓幅度就會相對較大?!?/p>
在桂浩明看來,投資人在知道公司實行私有化的情況下,一般會選擇賣掉股份,而公司大股東為了順利完成私有化進程,也會適度地抬高股價。“也就是說,通常私有化價格相比市場價格有一定的上升,比如上浮20%至30%?!?/p>
但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堡獅龍。按2024年10月16日非凡領越收盤價每股0.54港元,以1對5的比例換算,相當于每股堡獅龍為0.108港元,不過,當天堡獅龍收盤價每股0.123港元,相當于折讓了12.2%。由于作價較現股價低,堡獅龍次日復牌大跌16.3%。
香港博大資本國際總裁溫天納認為,私有化就是選擇一個股東認為較為合理的價格,收回公司股權。通常這個較為合理的價格或許遠高于市場的交易價格,所以在宣布私有化后,公司股價會突然飆升至私有化的提議價格,直至整個私有化結束為止。甚至有些時候,股價會飆升至超越私有化價格,從而迫使私有化提議方提升私有化價格。
“私有化是大股東與小股東的一場博弈,大股東與小股東對企業價值的理解存在差異,在大股東提案后,部分股份占比大的公眾股東對私有化能否通過存在一定的影響力,特別是一些機構投資者,他們有可能讓私有化無法通過,從而導致私有化提議方提高價格?!睖靥旒{說。
4 市場生態的利弊之爭
對于近期私有化現象的頻繁涌現,陳嘉禾認為,主要跟港股市場估值比較低有關,“目前港股市場的整體估值,無論是在整個中國區還是在全球,基本上是最低估值的市場之一”。
梁杰文擔心,越來越多優質企業通過私有化“離場”,會使港股走向一潭“死水”,如果港交所或監管機構未能及時檢討,可能會出現惡性循環。溫天納也認為,私有化頻頻出現并不是好事,反映出市場估值低已經存在跨行業跨板塊的情況,畢竟單一企業私有化與眾多企業均私有化反映出不一樣的情況,因此港股需要繼續加強國際市場的特質,將企業引進來,將投資者也引進來,說好港股故事,說好中國故事。
從公司層面上看,桂浩明認為,本著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一家公司在自身發展狀態并不理想的情況下實施私有化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大量集中出現這種現象,作為一個證券市場還是需要多加反思,為什么無法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運行的環境。
陳嘉禾則持相反意見,認為私有化頻發對港股市場有正面影響。“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市場,一定有人走有人來,股價低的時候有公司私有化走掉,然后股價高的時候有公司回來進行IPO,都是正常的事情。事實上,當這些公司宣布私有化的時候,對已經很沉悶的股價就是一個巨大的提振,這對于刺激投資者信心來講是一件好事,“因為大家覺得市場比較低迷,流動性不充裕,所以都不買了,而大股東愿意私有化,說明市場里面好東西還是很多的,所以又會有人愿意來”。
“而且私有化會導致市場上的好公司慢慢減少,就會使剩下的上市公司在投資者的眼里變得稀缺,那么它稀缺了以后股價就更容易上漲?!?/p>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公司私有化退市之后,有意轉道到其他交易所上市。
溫天納認為,港股近年表現較為平淡,而很多產業在國際的對標市場卻表現耀眼,在港股市場估值低于環球市場之際,不排除部分公司在退市后轉往其他市場,包括A股市場。
對此,梁杰文表示,能理解上市公司私有化后,轉道到一個較高估值的市場重新上市的做法,“這是一個創造利潤的行為,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