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內生動力持續修復 機構看好消費股趨勢性行情
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和資金“高切低”輪動效應推動下,近期A股、港股消費板塊全線上揚,北向資金提前埋伏,資金持續加倉相關ETF。從一季度數據來看,我國消費內生動力持續修復,一季度線下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14.2%,較上季度提高9.1個百分點。
機構人士認為,伴隨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碼、有效需求回升,消費領域正迎來“避險防御+趨勢反轉”的雙重配置機遇。
多路資金流入消費板塊
4月15日,大消費概念持續活躍。A股Wind日用化工指數漲3.53%,成分股潔雅股份20%漲停,兩面針、瑞貝卡等股漲停。此外,軟飲料、休閑用品、家用電器等概念板塊均漲逾1%。
港股消費股同步上行。Wind香港耐用消費品指數攀升逾3%,潮玩行業泡泡瑪特、布魯可分別上漲3.52%、2.96%。食品飲料板塊多只個股飆漲,周黑鴨漲逾7%,正味集團漲逾5%,雨潤食品漲逾4%。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消費產業首席分析師姜婭認為,近期消費板塊回升有四大原因:一是美國對華關稅再升級,國內啟動內需應對外部沖擊迫在眉睫。二是外需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穩資產價格政策有望持續加碼。三是消費韌性顯現,發出企穩信號。四是資金輪動下“高切低”,在過去四年經過深度回調,以A/H消費股為代表的低估值低預期,且存在業績拐點兌現的“避險&防御”資產預計將會得到資金的偏好。
資金流向顯示,主要消費ETF近一個月吸金超30億元,資金借道ETF持續流入該板塊。據Wind數據,截至4月14日,匯添富中證主要消費ETF近一個月來凈流入超18億元,景順長城恒生消費ETF、廣發恒生消費ETF分別獲得超6億元、3億元的資金凈流入,富國中證消費50ETF、銀華中證港股通消費ETF等多只產品同樣有過億資金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資金一季度重點布局了A股消費板塊。天風證券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北向資金主動加倉兩類主線。一是科技方向。天風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政策研究院院長吳開達稱,這類方向股價表現亦亮眼,屬于順勢加倉行為,比較符合預期。二是消費方向,包括社會服務、商貿零售等。吳開達認為,消費板塊一季度股價表現稍弱,但北向資金依然呈現逆勢加倉行為,或更需要引起重視。
政策組合拳激活消費潛能
近期,政策端多項消費利好密集釋放。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海南省提振和擴大消費三年行動方案》,圍繞消費回流能級提升行動、旅游消費提質擴容行動、傳統消費惠民行動、消費新場景培育行動等9個方面提出35條措施,大力提振和擴大消費。此前,商務部和國家衛健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培育和發展健康消費領域新質生產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務供給質量。
從數據來看,隨著各項政策加力顯效,我國消費市場第一季度數據亮眼。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一季度線下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14.2%,較上季度升高9.1個百分點。其中,3月同比增長20.0%,比前兩個月高出4.7個百分點,線下消費加速回暖。國家信息中心生活服務消費熱度指數一季度同比增長18.3%,較上季度提高7.4個百分點,其中3月同比增長14.5%。線上方面,一季度網絡零售額同比上升9.0%,其中3月同比增長32.3%。
機構預判趨勢性行情可期
盡管短期市場波動猶存,但機構對消費板塊的中長期配置價值形成共識。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認為,“對等關稅”沖擊下,全球貿易體系迎百年變局。整體而言,中國資產短期相比全球股市具備韌性,中期機會大于風險,若政策應對得當,市場風險溢價有望繼續好轉,中國資產重估仍在進行時。配置層面上,短期配置以穩為主,紅利低波股票或相對占優,受益內需政策發力的消費和投資板塊短期也有交易機會。伴隨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碼、有效需求回升,消費領域有望逐步迎來趨勢性行情。
“長期看,震蕩期也是布局時點。”中信建投資深策略分析師夏凡捷在研報中表示,美國面臨債務壓力和潛在的經濟衰退風險,這可能導致美元資產在未來面臨困境,中國資產則可能趁勢崛起,尤其是在新消費和AI領域,為長期布局提供了機遇。
具體來看,太平洋證券認為,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劇了低位內需板塊的情緒修復,食品飲料板塊表現相對抗跌,尤其是乳品、零食、調味發酵品等子板塊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