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的俄羅斯世界杯異彩紛呈,隨著德國、阿根廷、西班牙等一批傳統強隊爆冷出局,悲傷抑或興奮的除了賽場內外的球迷,還多了另一群人——區塊鏈“預測”市場的玩家們。
自2014年以太坊出現首個“預測市場”應用以來,以“區塊鏈+預測”為主打的產品日臻興盛。而在中國市場上,一些本土化團隊,也在嘗試挖掘這一市場,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則成為他們推廣的絕佳機遇。《證券日報》記者調研發現,不少區塊鏈預測類項目自世界杯開賽以來,活躍度急速提升。但是,這些“區塊鏈預測”的平臺是否合法?玩家們參與其中會面臨哪些風險?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進了“區塊鏈預測”玩家群體,并與多位區塊鏈行業的專家交流,以期還原這一市場背后的故事。
世界杯點燃區塊鏈預測“引線”
宣稱“只贏不輸”難避博彩嫌疑
在世界杯前夕,“區塊鏈預測”成為了區塊鏈行業的熱詞之一。有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全球“區塊鏈+預測競猜類”存量項目已達27個,市值逾18億美元。2018年新完成眾籌的預測競猜類項目總數已超過60個。《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這些打著“區塊鏈+預測”旗號的平臺正通過各種方式借著世界杯賽事“良機”進入球迷們的“視野”。
對于“預測”賽事結果,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律師指出,其實際上還有另外一面,那就是,有猜對的有猜錯的,猜對的把猜錯人的錢拿走。“引入了token(代幣)之后,對一個事件結果的有獎猜測,具有賭博性質”。
眾所周知,我國法律對嚴禁賭博的態度鮮明。但是《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仍有一些團隊嘗試在國內以不同的形式推行“區塊鏈+預測”項目,并借世界杯的機遇進行推廣,這些“區塊鏈+預測”本土化的“變體”,仍難以完全避開賭博嫌疑。
區塊鏈預測本土“變體” 競猜項目“只贏不輸”?
隨著微信提示音響起,某資深“幣客”于先生拿起手機,屏幕上蹦出一條微信信息“XX,只贏不輸的預測市場,邀請您參與預測話題”。根據該信息顯示,其邀請參與的話題是“北京時間6月27日2:00韓國VS德國比賽的結果”,共有“韓國勝利”、“德國勝利”、“平局”三個選項。截至球賽結束,該場“預測”已有578人參與。
于先生參與的是國內某區塊鏈團隊推出的“區塊鏈預測”項目。“我是無意間在一個區塊鏈公眾號上發現的這個項目,覺得他們推廣的‘只贏不輸,只賺不賠’的理念很有意思,就此入了場”。
何為“只賺不賠”?于先生向《證券日報》記者詳細解釋了該平臺的“玩法”.在世界杯期間,該平臺主推賽事項目的“競猜”,玩家押注的“籌碼”來自于該平臺在去年“9.4”ICO禁令前發行的代幣。在球賽結束后,押對賽事結果者可以平分獎池(獎池里的代幣由項目團隊投放),輸家所投代幣將暫時鎖定,在鎖定期過后可以交易,因此號稱“只賺不賠”。此外,平臺聲稱邀請好友參加還可提前解鎖。“完全沒有風險,只是等待讓人比較焦急,代幣全部凍結后我就會再入手新的代幣。”于先生表示。
早在世界杯開賽之前,部分“預測市場”類區塊鏈平臺就打著“只贏不輸、只賺不賠”、“穩贏百萬福利”、“開啟世界杯預測之旅”等旗號進行項目宣傳。其中,不少的項目團隊、項目公司主體都在國內,這些項目的宣傳文章里都熱情洋溢地寫道,“持有相應代幣便能參與預測,預測成功可瓜分獎池中的代幣,得到預言之神的獎勵,參與人數越多,獎池越大!”同時,預測失敗也不會失去代幣,而只會暫時被鎖定。“完全沒有風險,是一個只贏不輸的預測平臺!
由于我國法律對于嚴禁賭博態度嚴厲。一些國內團隊在嘗試落地“區塊鏈+預測”項目時,會改變“預測”模式,從上述項目來看,與傳統的“預測”模式不同,在該平臺上進行游戲,其獎池來自于平臺方提供的代幣,而輸家的損失并非在參與預測時投入的代幣,而僅是代幣交易的“鎖定期”。平臺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該項目的預測在參與時是無風險的:“對賭博的界定是,贏家贏的錢全部來自輸家,而且贏家的錢沒有增量,為什么說我們的產品是無風險的?因為只贏不輸,重點是不輸,不會有人因為輸了之后引起賭博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