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事件難以打亂全球寬松潮
今年7月,美聯儲時隔逾十年首次降息。盡管其降息幅度僅為25基點,被不少市場人士戲稱為“鷹派降息”,但此后全球多家央行緊隨其降息,一股全球貨幣寬松潮再度掀起。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年內已有25個經濟體相繼宣布降息,其中新西蘭、土耳其等國更是“不走尋常路”,超出預期的降息幅度震撼了全球投資者。
然而本周,阿根廷市場成為全球主角,此次引人注目的并非其足球,而是其股市、匯市、債市一日之內同時出現“閃崩”,資金大量拋售相關資產。
投資者開始關心,如果這種單個國家市場的風險開始蔓延,會否演變成區域性的經濟危機或市場風險?一些國家貨幣出現大幅貶值,會不會打亂全球貨幣寬松潮?屆時經濟和貨幣同時疲軟,寬松之路又被堵死,該如何走出困境?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全球寬松潮是否全面開啟,未來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應該說全球貨幣寬松潮目前仍只算是初期階段,未來對于全球貨幣政策能夠起到引導作用的還是一些大型央行,特別是美聯儲,而美聯儲是否會持續降息存在變數。正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所言,美聯儲7月的降息僅僅是“加息周期中的政策調整,并不代表一長串降息的開始!睋Q言之,此次降息只是一次“預防性降息”,一旦未來美國經濟不再明顯轉弱,美聯儲再次降息的動力也將明顯轉弱,隨后其它央行的貨幣政策空間也將擴大,可進可退。
其次,需要明確即使寬松潮全面啟動,阿根廷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從經濟體量和金融影響等綜合因素看,阿根廷市場和貨幣政策本身的輻射力較為有限,且阿根廷目前的市場危機、本幣大幅貶值更多是由特殊事件性因素導致,即阿根廷大選初選結果。本次初選中,民粹傾向候選人費爾南德斯獲得超過47%的選票,遠超處于第二名的現任總統馬克里的32%,其最后獲勝概率已經很大。而民粹政府上臺可能中斷阿根廷正在進行的財政改革,使得財政環境再度陷入混亂,投資者因此才大幅拋售阿根廷資產,其本幣大幅貶值。
將時間拉長至過去一年來看,雖然新興市場貨幣整體呈現貶值狀態,但出現大幅貶值的僅僅是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少數國家。上述國家高外債、高通脹壓力始終難以得到緩解,特別是近期短期償債壓力開始升溫,使得市場信心持續不足?傮w來看,這也預示著新興市場資產未來可能出現明顯分化,一些基本面較為良好、外匯儲備充裕的新興經濟體不太可能出現貨幣大幅貶值的趨勢,其貨幣政策也存在較大的可調整空間,一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可以適度放寬政策加以提振;反之一旦出現過熱跡象也可以從容調整。反之,一些基本面欠佳的經濟體面臨本幣大幅貶值的壓力,使用寬松手段來提振經濟的空間已經不大。
總體來看,一些影響不大的區域性事件難以對全球性的貨幣政策造成影響,后者的決定因素一是與美聯儲和美元有關,二是與本國基本面因素和市場信心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