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證券報社主辦的“大資管時代的私募創新路——第四屆中國陽光私募金牛獎頒獎典禮暨高端論壇”20日下午在深圳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在高端論壇上表示,隨著經濟復蘇幻覺破滅,風險偏好重新上升,改革紅利預期可能要到三季度末才可能重新回來。
【文字實錄】
劉煜輝:今年的宏觀實際上就是六個字,未來的宏觀狀態可能會維持弱經濟+寬資金的狀況,經濟的反彈是個幻覺,現在只不過數據出來以后,有一部分人從夢中醒來了。今年改變目前資金面寬松狀態的只有兩種場景,一是政府容忍不了經濟的下行,融資的門檻再度放松(463號文執行趨向松馳),隨著債務供給再度大幅回升,債市將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二是高收益債務工具到期的流動性風險,我認為這只是短期的區間的。
股票相對要復雜一點,股票估值有三根支柱,資金面、盈利和情緒,中國的企業盈利實際上就是看宏觀經濟反彈的強度,另外一個是看情緒,現在看來,三根支柱只有資金面還在,另外兩根支柱都在發生動搖,經濟周期本身就是個幻覺。
周期性行業的盈利主要看外部融資,而不是利潤率回升,過去十幾年來,中國的企業還能夠保持ROE水平,你把ROE做一個杜邦分解以后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國企業的銷售利潤率都往下走,主要靠什么撐ROE呢?靠外部融資去撐財務杠桿,所以你去看中國企業的盈利狀況也很簡單,就是靠外部融資,外部融資如果不能持續,往下掉,企業的ROE肯定撐不住。
銀行息差今年大概全行業收窄30-50bp,8號文制約明星銀行的增長,過去的明星銀行都是靠買入返售的證券結構模式,相對來講資產財務是比較穩定的,地產公司過去兩年賣房子都賣得很好,我們一直在講大股票,地產肯定比銀行要強。
隨著經濟復蘇幻覺破滅,風險偏好重新上升,改革紅利預期可能要到三季度末才可能重新回來(十八屆三中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