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刻得推進CBA戰略鏖戰云市場
首開A股公司“同股不同權”先河 優刻得推進CBA戰略鏖戰云市場
1月20日,云計算服務商優刻得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成為A股市場首家同股不同權架構的上市公司。公司發行價33.23元/股,開盤價達到72元/股。截至收盤,股價為72.95元/股,漲幅為119.53%。優刻得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季昕華表示,在國內做底層基礎技術開發也有成功機會。登陸科創板是優刻得開啟新征程的起點。
優刻得是第三方云計算服務商,其自主研發了IaaS、PaaS、AI服務平臺、大數據流通平臺等云計算產品,可提供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專有云等綜合性行業解決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優刻得首開A股公司“同股不同權”架構先河。公司表示,將貫徹由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共同組成的“CBA”發展戰略。
行業競爭激烈
云計算市場巨頭林立。根據Gartner的報告,2018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3058.00億美元,增長17.52%。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云占據全球七成市場份額。季昕華表示,云計算是一個需要不斷投入的重資產行業。內外均有巨頭,這是高度競爭的行業。
根據中國信通院《云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年)》,阿里云、天翼云、騰訊云占據公有云IaaS市場份額前三位,光環新網、優刻得、金山云(排名不分先后)處于第二集團。在中國領先的云計算公司中,優刻得是唯一一家獨立上市的云計算公司。
招股書顯示,公司依托在莫斯科、圣保羅、拉各斯、倫敦等部署的32個全球高效節能綠色數據中心,以及國內北、上、廣、深、杭等地的線下服務站,為全球上萬家企業級客戶提供云服務支持,間接服務終端用戶數量達到數億人。公司業務覆蓋互聯網、金融、新零售、制造、教育、政務等領域。
云計算行業競爭激烈,如何與巨頭競爭是優刻得需要面對的問題。業內人士指出,云計算行業馬太效應強,業務運營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規模效應很重要。規模效應帶來成本、資源等優勢,議價能力也更強。阿里云、騰訊云等行業巨頭背靠集團資源優勢,占據較多市場份額。從目前情況看,阿里云占據43.0%的市場份額,騰訊云占據11.5%的份額。與阿里云、騰訊云等云計算服務商相比,規模差距是公司的競爭劣勢之一。
優刻得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公有云業務。財報顯示,2016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1-6月,優刻得營業收入分別為5.16億元、8.40億元、11.87億元和6.99億元;公有云業務分別貢獻了91.43%、90.97%、85.15%及80.89%的收入。
根據IDC的數據,優刻得公有云IaaS市場份額呈下降態勢。公司稱,自2015年IDC對公有云IaaS市場規模有統計以來,公司市場份額由2015年的4.9%下降至2018年的3.4%。相比阿里云、騰訊云等競爭對手,公司業務體量較小,在企業品牌、技術能力、市場拓展、資金實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且未來競爭可能進一步加劇。
優刻得混合云業務逐漸培育成熟,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16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1-6月,公司混合云業務分別貢獻4.34%、5.85%、11.69%和16.00%的營業收入,2017年度和2018年度,混合云的增長率分別為119.05%和182.44%,為公司業績進一步提升提供了新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