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智造發力 地方重大項目投資有了新面孔
□1月4日以來,上海、西安、武漢、鄭州、重慶、南通等地都有重大項目開工,已開工重大項目總投資規模超過1.6萬億元
□騰籠換鳥、產業升級、科創智造,成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地重大項目的高頻詞
新年伊始,地方緊鑼密鼓“排班”重大項目。與以往“鐵公基”唱主角不同,今年各地重大項目中有許多“新面孔”,儲能、高效光伏等多個產業首次進入地方投資“菜單”。
騰籠換鳥、產業升級、科創智造,成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地重大項目的高頻詞,彰顯中國經濟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的決心。
地方“排班”重大項目
“2021年西安市全年安排市級重點項目740個,總投資2.5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950億元。”1月22日上午,西安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邢欣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西安重大項目的“排班表”。
同日,湖北武漢召開“推進疫后重振交通補短板工程”視頻會議,總投資736.3億元的111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包)集中開工。
目前,多地已集中開工今年第一批重大項目。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月4日以來,上海、西安、武漢、鄭州、重慶、南通等地都有重大項目開工,已開工重大項目總投資規模超過1.6萬億元。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地以重大項目為強引擎,安排并集中開工重大項目是穩投資穩增長的關鍵抓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所體制政策室主任吳亞平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從近期各地開工的重大項目看,重大項目建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保障,是調結構促轉型、打基礎增后勁的重要抓手。
儲能、光伏等多個產業受青睞
“這個儲能重大專項,相當于為湖南電力系統配上大型‘充電寶’。”國家電網湖南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孟慶強所說的,是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之一的“大規模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重大專項。
“此項目既能在用電緊缺時段提供有效電力支撐,極大緩解電力供應能力不足問題;也能顯著增強電網事故備用能力,釋放省內火電機組產能,切實保障湖南省能源電力安全。”孟慶強說。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導向下,預計儲能項目會在‘十四五’期間更多落地。”北京北變微電網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儲能項目核心仍是成本,預計會在發展中不斷降低成本,逐漸壯大。”
高效光伏項目也受到地方青睞。1月18日下午,陜西西咸新區與隆基股份合作,總投資180億元的“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及年產1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正式簽約。
各地重大項目的“科創”色彩也越來越濃。近日,2021年濟南市級重點項目公布,共安排300個項目,總投資約1.6萬億元,其中不乏中國算谷科技產業園、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車工廠(濟南)等高新技術產業項目。
“無論是湖南的儲能重大專項,還是陜西西咸新區的高效光伏項目,都與各自省市的環境特點密切相關,例如湖南用電負荷波動大,最大日峰谷差率接近60%,發展儲能的經濟性明顯優于其他省市。”杜宏分析。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張于喆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新能源等高技術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有助于我們更好適應內外部發展環境的復雜變化,積極構建新的競爭優勢。”
產業政策須“升級”
“推動高技術產業發展,離不開產業政策。但是,政策要在方向引導上下功夫,產業布局上做文章,絕不是簡單的資金支持。”張于喆說,還要下大力氣推動形成更加公平便利的市場環境,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記者注意到,企業主導投資,恰恰是這一輪新項目投資的特點之一。例如,據湖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童旭東介紹,湖南儲能重大專項對接國家清潔能源戰略,財政支持經費僅4200萬元。陜西西咸新區高效光伏項目,前期由隆基股份控股子公司投資約80億元。
“重大項目落地實施的過程,也是進一步拓展投資發展空間的過程,有助于促進投資的穩定增長和結構的優化調整。”吳亞平建議,要推進重大項目投融資模式創新,促進形成政府與市場的合力,運用好國家有關PPP、政府專項債、企業債券、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政策工具,不斷健全投融資體制機制,促進投融資方式多樣化,加快重大項目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