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AI后備軍團蓄勢待發
一批AI獨角獸有望登陸科創板。截至目前,曠視科技科創板IPO獲審議通過,云從科技、云天勵飛均已提交注冊等待結果。商湯科技則向港交所發起沖刺。這些AI企業業務模式不同,毛利率存在一定差異,但普遍研發投入較高。“AI第一股爭奪戰”花落誰家備受市場關注。
成長性較高
這些AI企業目前多處于虧損狀態,且估值較高。
2019年8月,曠視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最終未能在有效期限內完成港股發行上市工作。直到2021年3月,曠視科技宣布轉向科創板,經歷兩輪問詢,目前獲得上市委審議通過。
公告顯示,2018年-2020年,曠視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8.54億元、12.60億元、13.9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8億元、-66.39億元、-33.27億元。截至2020年末,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為147.31億元。2018年-2020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7.47億元、-15.91億元、-10.33億元。曠視科技表示,公司持續投入研發創新及市場開拓,有關開支維持在較高水平。同時,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員工數量增加較快,人力成本增加,導致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值。
云從科技于2020年12月初遞交科創板IPO申請,今年7月20日上會獲得通過,并于8月4日提交注冊,目前注冊結果尚未披露。
2018年-2020年,云從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83億元、7.80億元、7.5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1億元、-17.08億元、-6.90億元,尚未實現盈利。截至2020年末,公司合并口徑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4.35億元,存在大額未彌補虧損。2018年-2020年,云從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分別為-2.71億元、-5.06億元、-4.62億元。
遞交赴港上市申請的商湯科技營收規模居前。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2018年-2020年分別實現收入18.53億元、30.27億元、34.46億元;利潤分別為-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為-7.50億元、-28.69億元、-12.29億元。
從營收增速看,AI企業呈現出較高的成長性。從2021年上半年情況看,曠視科技披露,營收同比增長91.27%,達6.69億元,凈利潤為-18.58億元;商湯科技收入同比增長91.8%至16.52億元,期間虧損有所收窄,從2020年上半年虧損53.33億元減少到虧損37.13億元。
業務模式存差異
由于業務模式不同,這些AI企業的毛利率水平存在一定差異。
軟件產品的毛利率通常更高。商湯科技2018年-2020年毛利率分別為56.5%、56.8%、70.6%。其中,得益于其優先推廣軟件產品的策略,商湯科技2020年毛利率大幅提升。
而受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曠視科技2018年-2020年主營業務毛利率持續下降,分別為62.23%、42.55%、33.11%;云天勵飛2018年-2020年毛利率分別為56.34%、43.71%、36.74%。
曠視科技表示,毛利率下降也與公司不同業務的成本架構有關。曠視科技主營業務產品包括消費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三類。消費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發展迅速,但增速低于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相應收入占比下降。由于消費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成本以軟件為主,毛利率較高,2018年以來該業務毛利率均維持在81%以上;城市物聯網以及供應鏈物聯網提供軟硬一體的全棧式解決方案,成本結構中硬件成本占比較高,毛利率相比偏低。
云從科技的毛利率水平同樣受到軟硬件業務配比的結構影響,其2018年-2020年整體毛利率分別為21.70%、40.89%、43.46%。云從科技主營業務可劃分為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其中,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收入占比分別為6.41%、23.48%、31.50%,毛利率分別為75.55%、89.30%、75.86%;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收入占比分別為93.59%、76.52%、68.50%,毛利率分別為17.76%、23.43%、28.19%。
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業務拉低了云從科技整體毛利率。云從科技表示,這部分業務毛利率低主要因為公司未自主研發算力硬件產品,相關配套軟硬件產品需向第三方進行采購。2018年-2020年,公司外購軟硬件產品收入占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比例分別為73.42%、57.71%、42.32%。外購軟硬件主要為服務器,進而整體拉低了公司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毛利率水平。
保持高額研發投入
AI企業普遍研發投入高。商湯科技2018年-2020年研發開支分別達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45.9%、63.3%、71.3%。云從科技2018年-2020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48億元、4.54億元、5.78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30.61%、56.25%、76.59%。云天勵飛2018年-2020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46億元、2億元、2.19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109.57%、86.79%、51.42%。曠視科技2018年-2020年研發費用分別為5.98億元、9.33億元、8.96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70.02%、74.06%、64.44%。
上述企業均表示,未來仍將保持高額研發投入。AI企業IPO計劃的募資額也較高。例如,曠視科技擬募集資金60.18億元,云從科技、云天勵飛擬募資額分別為37.5億元、30億元。
芯片成為部分AI企業研發重點。例如,云天勵飛擬投入5億元募集資金進行基于神經網絡處理器的視覺計算AI芯片項目。云天勵飛強調,相比于其他AI企業,公司的優勢在于擁有人工智能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公司從成立之初即注重在技術層布局算法、在基礎層布局人工智能芯片,形成了算法芯片化的技術能力,通過將城市業務場景和人工智能算法、芯片技術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自身技術特色。
商湯科技雖未披露IPO融資額,但公布了未來的資金投向計劃。商湯科技表示,60%的募集資金凈額將用于增強公司研發能力,其中重要一項就是用于加強核心人工智能芯片的設計能力。公司將開發自有的人工智能芯片解決方案,這些芯片將根據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進行定制,提升模型整體表現及改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