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生物板塊成險企調研新寵
今年3月以來,已有89家保險機構調研了183家上市公司,調研熱情明顯高于以往,調研方向也較前兩個月出現變化,除繼續看好周期股之外,對醫藥生物板塊的興趣大增。
此舉顯露出保險資金調整布局的端倪,多位保險機構投資經理直言,近期機構資金集中關注醫藥生物板塊的跡象較明顯,不排除大資金趁機切換“抱團”方向的可能。
上海證券報資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共有89家保險機構對183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密集調研。去年同期的數據是80家保險機構調研了143家上市公司。多家保險機構投資經理表示,近期投資經理幾乎都“撒出去”調研了。
熱情高漲的同時,險資的調研方向也發生明顯變化。已被冷落了一陣子的醫藥生物行業重新受寵,成為被保險機構調研最多的板塊。今年3月以來,保險機構共調研了29家醫藥生物領域上市公司。
其中,健友股份、云南白藥、長春高新、新華制藥、億帆醫藥、愛爾眼科、華東醫藥、迪瑞醫療、康華生物、美迪西、三諾生物、藥石科技、一心堂等公司同時吸引多家保險公司前去調研。
今年3月以來,健友股份共吸引友邦保險、太平養老、前海人壽、平安養老、橫琴人壽、工銀安盛人壽、百年保險資管等保險機構前去調研。在調研過程中,保險機構主要對公司制劑在海外市場布局,以及建設高標準的仿制藥產業的技術壁壘及核心要素等熱點進行深入了解。
多位保險機構投資經理表示,從近期資金動向來看,一些機構投資者正在切換“抱團”板塊,預計后續轉向醫藥生物行業的概率較大。一來,醫藥生物屬于消費升級概念,契合當下熱點;二來,無論從廣度或深度來看,這一產業鏈的發展都較為成熟,包含制藥、器械、手術治療、醫療機構等較多細分領域,可以容納大規模資金。
除醫藥生物之外,周期性行業也獲得了不少保險機構的青睞。今年3月以來,保險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依次集中分布在電子、化工、機械設備、電氣設備、輕工制造、有色金屬、汽車等周期性較強的行業。其中,電子和化工板塊分別以25家、17家相關上市公司被調研而緊隨醫藥生物其后,成為最受保險機構青睞的板塊。其中,TCL科技、傳音控股、富瀚微、深科技、新洋豐、誠志股份等上市公司吸引了多家保險機構前去調研。
今年3月以來,被保險機構重點調研的周期股均屬于基本面、業績、股價等表現較好的績優股,部分還是熱門題材股。“背后的邏輯,依然是經濟復蘇提升周期股整體估值水平。”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投資經理說。
從參與調研的保險機構類型分布來看,呈現主體擴容、機構屬性多元化的趨勢。其中,養老保險公司逐漸成為調研上市公司隊伍中的主力軍。
從調研上市公司的家數和頻率來看,今年3月以來,以國壽養老、平安養老、長江養老為代表的養老保險公司一路領跑,先后調研了一批上市公司。周大生、兆易創新、藥石科技、新產業、天融信、世紀華通、健友股份、海爾生物、國際醫學、道通科技、廣聯達、傳音控股、貝達藥業、TCL科技等上市公司同時吸引了2家以上養老保險公司前去調研。
多位養老保險公司投資經理解釋稱,過去養老保險公司一直大比例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但隨著今年年金基金投資范圍擴大,尤其是年金基金投資權益類資產比例上限提高,加上客戶對養老金增值保值訴求日趨強烈,養老保險公司越來越開始關注權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