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汽車乘風破浪直航歐洲
9月20日深夜,搭載了近1800輛上汽新能源汽車的汽車滾裝船“安吉鳳凰號”緩緩從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啟程,乘風破浪前往歐洲。9月27日,來自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Model 3 也將從這里啟程前往歐洲。
從上海啟程,前往歐洲,“中國制造”汽車正在強手如林的歐洲市場獲得更多的認可。
進軍歐洲市場一年多,上汽集團在歐洲的銷售就實現了“星火燎原”,開啟在法國等汽車工業強國的銷售,本次自營航線首發啟航也代表著上汽在歐洲形成了成規模的出口。
記者在現場看到,作為上汽旗下運載量最大的汽車滾裝船,“安吉鳳凰號”的首次歐洲之旅除了裝載乘用車,還有一些中國出口海外的工程機械大件產品。
以往這些產品運往歐洲,需在新加坡、中東等多個節點停靠,此次上汽自營航線采取直航模式,直接到達英國的布里斯托港,最終抵達終點港比利時的澤布呂赫港,整個航程比以往縮短一周左右的時間,成本也將有所降低。
今年前9個月,上汽實現海外整體銷量22.1萬輛,繼續保持國內行業第一,占中國車企海外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上汽自主品牌海外銷量達到14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24.7%。
“‘走出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系統、有規劃、成建制,在汽車市場高度成熟的歐洲市場,我們以電動車為切入點,在新興市場,側重于探索差異化的智能網聯技術。”上汽國際總經理余德說,上汽在海外實現逆勢增長的關鍵,在于開創了一條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的差異化道路,上汽計劃到2025年實現海外年銷售百萬輛的目標。
余德介紹,今年以來,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上汽在荷蘭、比利時、挪威等對新能源汽車政策和環境較為友好的國家銷量名列前茅,這也增加了上汽進一步開拓歐洲市場的信心。“過去我們的出口量比較少,基本上都是用日系、韓系的物流進入到歐洲,隨著自身銷量不斷提高,我們決定啟動自營航線,這將大幅縮短歐洲用戶的提車時間,提升在當地的競爭力。”
上汽安吉物流總經理王澤民說,自營航線可以為中國汽車企業“抱團”向歐洲出口新能源汽車提供高服務質量、高時效的選擇,同時,在回程的時候,也能為歐洲高端汽車出口我國提供便利,形成市場和產品線的互補。
目前,上汽集團自主品牌MG和MAXUS已經成功“登陸”包括傳統汽車工業強國英國、法國在內的十多個歐洲國家。上汽國際副總經理趙愛民說,預計2021年上汽在歐洲有望實現翻一番的增長,達到年銷售量4萬輛左右的規模,至2025年,在全球車企巨頭重兵布陣的歐洲,上汽自主品牌市場規模力爭突破“十萬輛級”。
得到歐洲市場認可的不僅有中國的自主品牌,還有產自中國的“外資血統”汽車。海通汽車碼頭上,國產Model 3已經整裝待發。根據計劃,這些車輛27日將通過海運正式啟程,11月底到達比利時澤布呂赫港口。
“依托中國強大的產業鏈優勢、先進的制造水平,中國制造Model 3的全球競爭力非常強勁;此次出口歐洲意味著中國制造Model 3的產品品質已經得到了歐洲市場的認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制造及運營總監宋鋼介紹,此次出口的車輛為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與供應中國市場的車型保持一致,出口目的地包括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等歐洲國家。
宋鋼說,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基本完成Model 3的產能爬坡,在產能達到一階段目標后,特斯拉可以在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將優質產品提供給歐洲消費者。“中國制造特斯拉的出口,是特斯拉全球布局的重要一步。”
宋鋼介紹,隨著特斯拉中國設計與研發團隊的不斷擴充,上海超級工廠將會承擔更多產品原創性設計與研發工作,生產出更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未來,我們希望從中國出口的特斯拉產品,不僅是中國制造,還是中國設計、中國研發。我們在中國生產優質、先進的產品,惠及全球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