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鑫證券董事長俞洋:投融資兩端發力 為提升市場活躍度貢獻驅動力
8月以來,中國證監會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推出一攬子政策措施。如何落實政策部署、更加合理地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券商該如何作為?日前,華鑫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俞洋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證監會推出的多項改革措施,是從投融資兩端打出的一組政策“組合拳”,向市場傳遞了積極信號。
“作為‘以金融科技引領業務發展’為核心戰略的券商,華鑫證券以金融科技全條線賦能為手段,在投融資兩端為資本市場降本增效、提升市場活躍度貢獻驅動力。”俞洋表示,在優化完善交易機制、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暢通性方面,華鑫證券將積極挖潛、優化各種費率結構,以市場化為準則合理降低經紀業務的傭金費率、兩融費率,以及資管產品管理費率等,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
投資端:倡導ETF投資理念
當前,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備受矚目。此前,中國證監會召開機構投資者座談會,對投資端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下一步,投資端改革要如何發力?
俞洋認為,在投資端應大力倡導ETF投資理念,并提供豐富的ETF投資工具。隨著市場投融資兩端規模的日益擴大,以及各類投資工具和市場投資風格的持續豐富,市場表現結構化的特征已日趨明顯,且已形成了新的變現趨勢,參與投資交易的專業性要求也隨之顯著提升。在這一新趨勢下,結合當前市場整體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低位的狀態,中國證監會大力組織推動各類指數型、行業性、風格性、主題性ETF基金的發行恰當其時。
他表示,ETF基金的發行,一方面,為正在積極推動的各類中長期資金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提供了規模性入市的載體。另一方面,各種風格類型、不同投資訴求的普通投資者投資ETF基金,既能降低專業門檻、避免投資具體股票的非系統風險,還能通過資本市場實現保值增值、進行財富管理。此外,通過大力發展指數型、行業性ETF,能有效增強市場指數和市場整體的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各類風格型、交易型的投資風格也有了百花齊放、更為活躍的基礎。
融資端:持續完善制度機制
“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更是資本市場踐行‘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根本要義。融資端和投資端是資本市場的孿生體,在兩者之間形成平衡是資本市場良性發展的基礎。”俞洋說。
他表示,當前我國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邁向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融資端需要對舊時期的制度機制進行完善與改革創新。例如,對高新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成長性企業的發行上市可建立“儲架發行”或者“存量發行”機制。
他認為,目前融資端機制下發行上市的企業,大部分在公開發行上市前通過創投、風投、股投等不同階段的融資解決了經營發展的問題,商業模式和經營模式已較為成熟,并不存在經營發展的資金困境。此類企業的公開發行上市除了融到一筆巨額資金,實質上更大的作用是體現在以二級市場相對高的溢價對實控人的激勵上,以及為創投、風投、股投機構等提供退出的渠道上。然而,隨著IPO企業的日益增多,二級市場形成了“大小非”的堰塞湖,長期制約了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活躍性。因此,在融資端的制度機制建設與完善方面對此應予以思考。
再如,企業在IPO或者再融資時具備認知優勢,在融資的選時與價格卡位上較二級市場投資者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融資時信息資料的“過度修飾”也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久而久之令投資者對企業的融資行為“望而生畏”。還如,在企業IPO或上市后信息失真、財務造假、大股東操控等監管懲罰方面,造假與操控得利與對責任人懲罰度量的嚴重不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令上市公司存在“漠視”心態,進而也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市場信心。
交易端:探索證券交易經手費設定交易閾值
7月以來,資本市場交易端改革已經陸續鋪開。目前,多部門已發布降低股票基金申報數量要求、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同步降低證券公司傭金費率、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等措施。交易端還有哪些制度短板需要補齊?
俞洋建議,首先,證券交易經手費可以設定一個交易額度的閾值,在一定交易閾值之下可以不收取經手費,以進一步保護中小投資者;同理,從證券公司激活休眠賬戶與客戶角度出發,證券公司也可以設定一個閾值,對一定交易閾值與一定交易筆數之下的證券交易取消交易傭金。
其次,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基金,管理費的收取與收取比例應該與基金管理收益率相掛鉤,以減少基金管理人“旱澇保收”、重營銷輕投資、投資管理短期化的現象,并在基金發行方面建立逆周期管控的監管機制,切實保護基金投資人的利益。
最后,在制度建設、市場機制、交易工具創設、衍生產品創新等方面,都應該偏重于“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這個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