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av毛片无码蜜桃,五月,国产农村熟妇videos,色一情一乱一伦

中證網
返回首頁

外資控股券商2023年盈虧參半 還有多家摩拳擦掌等待入場

汪友若 上海證券報

  “洋券商”能否念好中國經?日前,在華展業的10家外資控股券商陸續公布2023年成績單。除了今年剛剛展業的渣打證券外,其余9家外資控股券商中,4家盈利,5家虧損,業績出現分化,多數仍處于在華展業“磨合期”。

  年報數據顯示,目前外資控股券商大多仍“本小利薄”,經紀、投行等傳統業務對業績變動影響較大。且外資控股券商多為新設或新合并,新公司建設成本、固定費用、業務費用、員工薪酬等支出較高,展業初期在財務報表上容易導致虧損。

  不過,從行業趨勢來看,自2020年取消外資股比限制以來,外資券商積極在中國境內展業。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行業共有17家外資參控股證券公司,其中外資控股9家(不含新設立的渣打證券、法巴證券)。2023年外資證券公司總資產超650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超275億元。

  半數外資控股券商去年虧損

  目前公布業績的10家外資控股券商分別為高盛(中國)證券、瑞銀證券、瑞信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匯豐前海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大和證券、星展證券,以及在今年3月正式展業的渣打證券。其中渣打證券公布的是其2023年5月5日(成立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的經營數據。

  受制于市場行情、成立時間、牌照資質等各種問題,2023年這10家券商中共有6家出現虧損,其中5家分別為瑞信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星展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和大和證券。此外,渣打證券于2023年1月19日獲批籌建,5月5日完成登記注冊,直至2024年初才正式展業,因此不作展開討論。

  具體來看,瑞信證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同比下降45.67%;凈虧損1.99億元,較2022年的凈虧損2.55億元有所收窄。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延續自成立以來的虧損狀態: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長6.36%;凈虧損1.8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25億元同樣有所收斂。

  摩根士丹利證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3億元,同比下滑23%;凈虧損0.68億元,公司2022年凈利潤為0.19億元。另外,大和證券和星展證券均于2021年6月獲批正式展業,展業時間不足三年。從年報來看,星展證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0.36億元,同比下滑58%;虧損1.47億元,較上年同期進一步擴大。大和證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0.65億元,同比增長35.42%;虧損0.49億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

  從規模和展業情況來看,目前外資控股券商仍呈現“本小利薄”的情況。且外資控股券商多為新設或新合并,新公司建設成本、固定成本、業務費用、員工薪酬等支出較高,展業初期在財務報表上容易導致虧損。因此就虧損原因而言,影響2023年外資券商業績的主要還是經紀、投行等傳統業務。

  例如,瑞銀證券2023年營業收入9.55億元,同比下降19%;凈利潤0.1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1.52%。財報顯示,瑞銀證券2023年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和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分別減少約2.12億元和8700萬元,同比分別下滑了大約33%、45%。再例如,星展證券2023年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2434.22萬元,2022年該數據為5321.12萬元,同比降幅超過50%。

  高盛(中國)證券、匯豐前海證券

  凈利大增

  不過,也有外資控股券商在2023年表現不俗。其中,2023年,高盛(中國)證券營業收入為15.39億元,較2022年增長163.98%;凈利潤1.93億元,較2022年增加135.37%。匯豐前海證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7.27億元,同比增長44.25%;實現凈利潤1.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公開信息顯示,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匯豐前?!?是根據《〈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 補充協議十》(CEPA補充協議十)設立的兩地合資多牌照證券公司,于2017年8月28日成立。目前,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持有匯豐前海證券90%的股權,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0%,匯豐香港為主要控股股東。

  2022年4月,匯豐控股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宣布,已完成其增持匯豐前海證券39%股權的交易,將持股比例從51%提高至90%。彼時匯豐表示,此次增持有助于匯豐前海證券擴大業務影響力,繼續為境內外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2年當年,匯豐前海證券錄得凈虧損5200萬元,但較2021年取得明顯進步,2021年該公司凈虧損1.59億元。2023年,匯豐前海證券扭虧為盈。從細分業務來看,2023年匯豐前海證券經紀業務凈收入、投資銀行業務凈收入、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較去年均錄得增長。其中,證券經紀業務增長最為顯著,2023年實現凈收入2.89億元,較2022年的1.08億元增幅超160%。

  此外,高盛(中國)證券2023年營收凈利大增。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道,這主要是由于合并會計報表造成的影響。2023年2月18日,北京高華原有的所有業務,包括證券自營業務、證券經紀業務、證券投資咨詢及代銷金融產品業務,以及業務相關的客戶關系、系統和人員等整體遷移至高盛(中國)證券。

  瑞銀、瑞信牌照取舍仍存挑戰

  值得關注的還有,百年大行瑞士信貸在2023年被瑞銀集團并購,兩家巨頭業務層面的合并將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從中國市場展業格局來看,目前這兩家公司“一參一控”的監管問題仍有待解決。

  根據《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一家機構或者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機構參股證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兩家,其中控股證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一家。在“一參一控”限制下,瑞銀證券和瑞信證券的牌照面臨“一去一留”的抉擇。對于合并后的集團來說,為其在中國境內的業務尋找合適的買家或是合適選擇。

  此前,城堡證券、螞蟻集團均參與競購瑞信證券牌照。而今年4月,市場傳言又稱,瑞銀集團考慮轉變策略,擬以所持的51%瑞信中國證券股權,與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換取其持有的33%瑞銀證券股權,屆時瑞銀集團可全資持有瑞銀證券。

  還有多家摩拳擦掌等待入場

  從行業整體趨勢來看,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國際金融機構在境內設立控股券商的進程也顯著提速。對于外資金融機構而言,新設證券業務平臺主要是基于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務的需求。

  2024年4月,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法巴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法巴證券注冊地為上海市,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1億元,由法國巴黎銀行100%出資,業務范圍為證券經紀、證券自營、證券投資咨詢、證券資產管理。

  2024年3月,我國首家新設外商獨資券商——渣打證券在北京正式展業。此前,2023年1月,渣打證券獲準設立。就監管批復信息來看,渣打證券由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全資設立,出資額10.5億元人民幣。

  包括法巴證券、渣打證券在內,目前國內的外資控股券商數量已達到11家。其中,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高盛(中國)證券、渣打證券、法巴證券均為外商獨資券商。從數量上來看,外資控股券商正在成為行業里不容忽視的“新勢力”。并且,目前還有數家外資券商的設立申請靜待審批。中國證監會披露信息顯示,目前還有花旗證券、日本瑞穗證券、日興證券、青島意才證券等外資券商摩拳擦掌,等待入場。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康市| 曲靖市| 松原市| 体育| 普定县| 洛扎县| 鄂伦春自治旗| 湾仔区| 文成县| 松溪县| 绵阳市| 诸城市| 深州市| 贞丰县| 云浮市| 阳江市| 金寨县| 博湖县| 清新县| 吕梁市| 肇庆市| 宽甸| 衡东县| 石棉县| 景东| 政和县| 霍邱县| 乐陵市| 灵丘县| 永顺县| 潼关县| 驻马店市| 柏乡县| 如东县| 合肥市| 雅安市| 闵行区| 云梦县| 桑植县| 文安县|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