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濤出生于書香門第、收藏世家、藝術世家,是一位涉獵廣泛、修養全面、極有天賦的畫家。他既通工筆,又擅長潑墨寫意;既工山水,又迷戀人物;既愛花鳥,又鐘情走獸……在他的筆下,工筆花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工筆人物呼之欲出,令人賞心悅目;山水畫則大氣磅礴,觀之如置身其境。他的繪畫極具多變,還常將工筆寫意融為一體,且交替應用自如。
藝術家薛海濤
他的許多作品,在主體極工盡妍的描繪之外,有種潑彩、潑墨的釋放之感,一靜一動、一實一虛,使畫面有了呼吸,意境也更為空靈,透出放逸與大氣之美。在薛海濤看來,如今他所取得的藝術成就,離不開自己的藝術經歷。
藝術家簡介:薛海濤,字東方,1970年出生于甘肅省玉門鎮,祖籍山西省運城。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中國畫研究室研究員、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職工電化教育中心藝術教育專家、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師、中國文物學會理事、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
出生于藝術世家 童年經歷奠定堅實基礎
薛海濤的曾祖父薛壽山是知名書法家、畫家、雕刻家、古玩鑒賞家、收藏家,成功創辦了家族企業“金玉滿堂”。祖父薛滿堂曾在故宮博物院任職,在藝術品鑒賞、雕刻、繪畫、書法等方面造詣頗深,更是德高望重。
薛海濤5歲開始跟隨爺爺練習毛筆字,8歲學習繪畫,12歲練雕刻,16歲學篆刻,從小便飽受良好藝術氛圍的浸潤,更是在爺爺的嚴厲管教之下打下了堅實基礎。談到兒時的經歷,薛海濤用“嚴苛”一詞來形容。“我小時候著實沒少挨打,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練毛筆字,爺爺規定每天寫一個字,每個字要寫100遍。如果拿筆姿勢不對或不認真寫,爺爺就會毫不留情地打手背。一天一個楷書字,一年360個字,一直持續幾年。后來我才明白爺爺的良苦用心,書法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基礎,只有寫好字,姿勢到位,才能為后期學習繪畫打下堅實的基礎。”3年的時間,薛海濤對楷書、行書、隸書等都有獨到見解。有了書法的基礎,再學習繪畫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從書法過渡到簡單的勾線、白描,對薛海濤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難度。書法家梅湘涵表示,“書畫同源”就是這個道理。直到現在,薛海濤都筆耕不輟,一直保留著練習書法的習慣。
12歲正是大部分同齡人玩樂的年齡,薛海濤卻不得不放棄與同伴玩鬧的時間,在爺爺的嚴格教導下開始學習雕刻。“雕刻首先要用石墨在石料上勾線,繪畫是雕刻的基礎,畫不好必定雕不好。雕刻過程中要一邊繪制、一邊雕刻、一邊修改,三者同時進行。”薛海濤介紹,雕刻和書法也是篆刻的基礎,在掌握了雕刻的基本技法和力度后,薛海濤開始學習篆刻。
薛海濤等比例繪制的唐代壁畫作品《說法圖》
篆刻堪稱方寸之間的文字藝術,書法是篆刻的根本,也是篆刻的先決條件。“印從書入,書從印出。”書法講究線條、結構、章法布局,篆刻也同樣如此。爺爺對薛海濤的藝術啟蒙和學習規劃環環相扣。
薛海濤的蟲鳥篆,深得爺爺薛滿峰的真傳。蟲鳥篆被稱為鳥書或鳥蟲書,是先秦篆書的變體,屬于金文里的一種特殊美術字體。此書體常以錯金形式出現,高貴而華麗,富有裝飾效果,變化莫測、辨識頗難。其筆畫作鳥形,即文字與鳥形融為一體,或在字旁與字的上下附加鳥形做裝飾,多見于兵器,少數見于容器、璽印,至漢代禮器、漢印,乃至唐代碑額上仍可見。目前掌握蟲鳥篆技法的人越來越少,爺爺對薛海濤寄予厚望,對其要求一直都沒有放松過,爺爺說一定要把蟲鳥篆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學好、傳承下去。
蟲鳥篆的難度當屬篆刻之首,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薛海濤將《百家姓》倒背如流,在枯燥的學習中不斷進步。他不負眾望,在全國性的篆刻大賽中脫穎而出屢獲大獎。“爺爺把畢生的技藝都傳授給我,讓我受益終身。”對于爺爺,薛海濤一直心存感恩。
自5歲開始踏上這條路,從書法到雕刻、到篆刻,天生聰慧的薛海濤不怕吃苦、勤于學習,善于思考,敢于探索,用實際行動完成了在各個藝術領域的一個又一個挑戰。良好的藝術氛圍、嚴格的藝術教育,為薛海濤在藝術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耐得住寂寞 敦煌12年鑄就雄厚藝術功底
1988年,薛海濤如愿考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專業,5年后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自告奮勇前往甘肅的敦煌工作,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壁畫修復。
薛海濤創作的中國京劇超寫實人物油畫系列
壁畫修復是一項以舊復舊、細致繁瑣的工作,其涉及到的專業知識也比較廣泛,包括水質、土壤、物理、化學、光譜等都要了解。在修復某壁畫前,需要做一個完善的修復方案,比如,壁畫所繪制的朝代,破損程度的鑒定,當時所使用的材料;初步的修復意見,評估預算;修復的理由、歷史價值及意義;以及有可能遇到的困難,如修復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等。然后著手研究壁畫上最原始的主體材料,對土質成分的化驗,包括壁畫單位面積的顏色與色卡的比對,其面積更是小到以毫米來計量。“這是最典型的慢工出細活。每次修復都要為下一個修復環節打好基礎并做好銜接工作。在壁畫起甲的位置,我們把那個部分的圖案手繪下來,再用研制好的原材料一點點繪制復原。”薛海濤介紹。“我主要負責壁畫的起甲和剝落,通過查閱各種資料去彌補剝落的內容、紋飾、顏色等。”修復壁畫的人數根據壁畫的實際大小及難易程度來決定,少則3個人,多則五六個甚至更多的專業人員來完成。修復中最有挑戰性的就是頂棚部位的壁畫,修復人員需要躺在腳手架上工作,一臉的灰。
上世紀90年代的敦煌,一年有三個季節是在漫天黃沙中度過,“工作之余比較枯燥乏味,我們每個班組只有一個收音機,閱覽室的書都被翻得破爛不堪,偶爾打打撲克。”冬天的敦煌非常寒冷,為了能喝上熱水取暖,甚至要給暖瓶穿上一層“棉衣”。薛海濤調侃道:“當時西紅柿、黃瓜只有做夢才能吃到。”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薛海濤一呆就是12年。
敦煌的領導時常鼓勵他:“敦煌雖然苦,但給你留下了很多學習的時間,不要虛度光陰。”對此,薛海濤銘記老師的諄諄教誨,打起精神用閑暇時間來學習。
敦煌有歷代壁畫5萬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是我國乃至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豐富,涉及佛像畫、山水畫、器物畫、花鳥畫、動物畫等多種題材,在結構布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傳承演變,也體現出了東西方藝術交流融匯的歷史面貌,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彌足珍貴,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12年里,薛海濤每天都和這些壁畫打交道,用他的話說,當時的工作就是“面壁”。他參與修復的壁畫大概有190多幅。“一件事物若無奇特之處,則很難吸引人去探索。敦煌的每幅壁畫背后都有故事,現有的文檔資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其細節還有很大的推敲空間,待后人繼續挖掘、探索。薛海濤用一“奇”字來總結敦煌壁畫的精髓所在,并將自己參與修復壁畫的手抄稿用白描的方式等比例畫下來,還備注所有的細節。甚至把別人修復的壁畫也用這種方式保存下來,共計百余幅。
“如果說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學習讓我學會了走路,那么在敦煌工作的12年就讓我學會了跑,更扎實地擴充了我的綜合藝術素養,諸多美輪美奐的敦煌壁畫精華,讓我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壁畫藝術有了更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這對我的繪畫技藝和以后的創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我目前創作的70%都歸功于敦煌壁畫,沒有當時的磨礪,就沒有我現在的藝術創新。”薛海濤感嘆。
薛海濤創作的超寫實油畫 《速度與激情》系列
出國留學深造 將中西繪畫技藝融為一體
2005年,薛海濤回到北京工作。勤奮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回北京的第二年,薛海濤獲得一個到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深造的機會。
“當時符合條件的有37人,只有5個名額。”薛海濤介紹,但必須要通過考試。因為自己在敦煌的學習,他很幸運地被俄羅斯圣彼得堡油畫專業錄取,攻讀研究生。“其實報考油畫專業是受到了我大學期間孫主任的啟發,他曾對我說,工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而未來有條件,一定再去學習西方的油畫,將西方油畫的技藝和我們工筆融合,才能開創出自己的一片藝術天地。”薛海濤坦言。
薛海濤不忘老師的教誨,積極學習探索西方的藝術形式。結合多年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經驗,最終開創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形式。他認為,西方的超寫實油畫,在須發上表現不出來的地方,運用工筆的手法可以恰到好處地融合。此外,要將動物或人的機體、服飾等質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其關鍵因素就是對顏色的把控。“西方的色彩學和中國工筆畫的色彩學不同,整體嫁接肯定行不通的。”薛海濤在工筆畫色彩學的色調基礎上,將敦煌的重彩和西方油畫加以融合,其作品有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卻不突兀。他坦言,為了做好色彩的融合與過渡,他在三四年的時間里嘗試性地畫了200多幅作品,包括人物、風景、動物及人的須發,人體的小汗毛掛著的水珠等。為了探索色彩的融合,薛海濤甚至自己調制顏色,用壞了五六百支筆,最終找到一個合適的分寸來把控畫面中的色彩。“一方面,我將在敦煌學到的東西巧妙融合到西方藝術中,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技法來融合。”
在薛海濤看來,西方的繪畫是以科學為基礎的繪畫。“達芬奇畫蛋”的故事眾所周知,薛海濤表示,在俄羅斯留學期間,導師曾要求學生以每小時為一個區間時區,從早到晚連續畫了一個星期的蛋。大部分學生最初還興致勃勃地畫,但畫一個星期,能堅持下來的人越來越少。最后,薛海濤的作品和畫畫的態度打動了導師。“在我看來,細節的處理至關重要,世間萬物都是通過光體現出來,我把暖光、冷光、逆光等各種光線下蛋的形態都體現出來。”薛海濤解釋。
看起來粗獷、魁梧的薛海濤,骨子里卻細膩、敏感。他始終認為細節決定成敗。“我細膩的性格也決定了我繪畫藝術的方向。尤其是我在敦煌的磨礪,當年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影響了我現在的藝術態度。”小時候被嚴格管教,大學期間恩師的引導,在敦煌艱苦扎實的工作,到國外的藝術深造……都對薛海濤的藝術創作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
薛海濤創作的中國工筆畫敦煌飛天系列
作品是一個人技藝、才華、時間、精力的濃縮。薛海濤在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精髓的同時,不拘一格,結合自己多年在敦煌的工作經驗,巧妙融合西方繪畫的技藝,創作出了一幅幅自我語言鮮明、體現當下時代面貌和精神的藝術作品。薛海濤表示:“不管繪畫方向如何發展,我都是人民藝術家。”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與學養的積淀和對藝術的不斷追求,薛海濤的藝術前景廣闊。
據了解,今年9月,薛海濤創作的油畫作品《敦煌飛天》,長39.9米,寬3米。這幅巨作將于2018年元旦在聯合國和平藝術節展出。為迎接2019年北京園藝博覽會而創作的《萬紫千紅》長20.19米,寬1.2米,以各國名花為主題,共包括697種名花,運用工筆、西方油畫的色彩和敦煌的重彩呈現。此外,薛海濤還將用油畫的超寫實的手法體現80版的《西游記》人物,目前正在擬稿。
用藝術的方式與動物對話
薛海濤的超寫實油畫使他的藝術獨具特色。精益求精是藝術家一直以來所堅持的藝術態度。薛海濤畫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等各類題材都手到擒來,尤其擅長絲毛類動物,他將自己純熟的工筆技法與西方的油畫技藝相結合,刻畫出富有微妙變化的動物皮毛。眼睛更是其創作對象的重中之重,對于眼睛中流露出的那種“神”,他下足了功夫。“這樣,才可以真實表達動物各種不同的神韻。”薛海濤說。他創作的動物和人物都栩栩如生、生動傳神,深受各國藏家青睞。
薛海濤表示,在俄羅斯的學習經歷讓他受益匪淺,其對人物與動物創作的把握就受到當時的影響,“當時我們的第一節課就是人體解剖課,畫畫首先要了解人或動物的基本骨架結構和肌肉的組織分布。只有這樣,就算是畫長有厚厚皮毛的動物或者身著不同服裝的人物,都可以將其結構表現得更加精準。”
動物畫的創作比較特殊,想畫好動物,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生活習性和脾氣性格,觀察它們的喜、怒、哀、樂包括苦痛等各種不同的感情色彩和神態。還要了解其在行走、奔跑、跨越、躺、臥等各種動作中的動態,薛海濤通常是以素描速寫的形式記錄下來。他表示,動物也有感情,要畫好它,還要知道它在想什么,這就是和動物的溝通和交流。
在薛海濤的動物畫中,畫得最多的還屬貓科動物,如老虎、獅子、猞猁、豹貓等,犬科動物中他最鐘情于狼。藝術家是純粹的,純粹到可以與動物共住一室。這更加方便他近距離觀察、了解狼的生活習性和情感。“我們總認為狼是比較冷峻無情的動物,但實際上它很細致,會察言觀色,它能讀懂你的情緒。狼還是很情緒化的動物,當它發怒時,上顎會裂開。貓科動物發怒時,眼底會由正常的白色變為藍色。”正是因為這些細致入微的觀察,讓薛海濤對動物的描繪更加細膩、生動。
隨著創作的不斷深入,薛海濤的寫生地點從北京動物園、沈陽獅虎園逐漸轉移到可可西里、玉樹,而對他觸動最大的是去非洲的安哥拉寫生。在那里,他發現野生和圈養動物的生態完全不同。“在安哥拉草原上狂奔的那些角馬、獵豹、獅子的神態、動態更具魅力,更有生命力。安哥拉之行對我的創作風格有了很大的改變和影響。”薛海濤在刻畫安哥拉的動物時,其身上的每一根絨毛,包括眼睛的玻璃球晶體都能清晰到位地呈現出來。多年來,薛海濤以其純熟的技藝和獨特的手法已經創作出《速度與激情》系列作品,目前已經創作到《速度與激情》(1-18),并得到業內人士的肯定。
薛海濤創作的中國京劇超寫實人物油畫系列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特別鏈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新華網政府部門交易機構證券期貨四所兩司新聞發布平臺友情鏈接版權聲明
關于報社關于本站廣告發布免責條款
中國證券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B2-20180749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證券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B2-20180749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