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地方國資國企正在加速布局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下半年,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有望在一系列政策的助推下繼續擴圍。
據了解,目前37家省級國資委中,有21家改組組建了52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記者從上海、浙江、四川、黑龍江等地獲悉,目前多省已經出臺具體方案,一批資本實力厚、市場競爭力強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已經或即將落地。
例如,繼天津于7月初組建津誠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后,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于日前在太原正式揭牌成立。據悉,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達500億元,成立之后將會是全省唯一集多領域于一體的省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作為上海市國資運營平臺之一,上海國際集團將主導推出首期62.5億元(總額30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主要投資科創中心聚焦的產業、企業。
省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的全面鋪開,意味著“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已經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專家認為,在混改急需破題的背景下,國資平臺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地方國資運營公司應發揮出“調控器”“助推器”和“發動機”等作用。一方面,要積極承接其他企業剝離的各類資產,重點推進“僵尸企業”的清理并進行市場化處置;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成為助力省屬企業上市、內部重組、融資的平臺。此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還要切實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通過產業基金、資本運作等方式,開展市場化融資,成為撬動社會資本的支點。
二是要守住“底線”。嚴禁各類借PPP變相舉債的行為。要審慎開展完全政府付費的項目。對于不包含運營內容、無績效考核機制、社會資本不實際承擔項目建設運營風險的項目,不得安排財政資金。
三是要搭好“天線”。要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區PPP項目總體情況,對于項目總量、財政支出責任總額及占比、規范實施情況等,做到“心中有數”。這里的項目不僅包括入庫項目,也要包括未入庫的項目,真正做到全口徑統計。
四是要明確“界線”。對于不屬于公共服務的純商業化項目,以及僅涉及建設、無運營內容的純工程項目,要準確界定,從識別、論證、入庫等環節嚴格把關,不能繼續任由其打著PPP的旗號“混淆視聽”。
最后,他還強調,要壓實管理責任。“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必追究。為了切實推動PPP規范發展,必須要壓實責任、強化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