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A股公司2022年凈利潤實現增長
電力設備、石油石化、汽車等行業表現不俗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8日20時,A股共有491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報,2361家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達到48.05%。3389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度現金分紅計劃,占比達到68.97%,現金分紅成為上市公司利潤分配的標配。從行業角度看,電力設備、石油石化、有色金屬、汽車等行業相關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不俗,頭部公司保持高速增長。
526家公司凈利潤翻倍
在凈利潤增幅方面,在上述已披露年報的4914家上市公司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幅超過10%的有1889家,超過50%的有916家,超過100%的有526家,超過300%的有127家。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業績增幅居前的上市公司上年基數較小。
寧波富邦2022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03億元,同比下降2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2億元,同比增長4731.81%。對于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寧波富邦表示,主要在于公司持有的寧波中華紙業有限公司2.5%的股權公允價值出現變動。報告期內,公司鋁加工業務和貿易板塊總體實現了平穩運行。其中,鋁加工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1145.19萬元,同比增長13.19%,實現凈利潤13.77萬元;貿易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9166.59萬元,同比減少15.19%,實現凈利潤72.95萬元。
從凈利潤規模看,在上述4914家上市公司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有2588家,超過10億元的有593家,超過30億元的有230家,超過100億元的有78家。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移動、中遠海控4家公司2022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超過1000億元。
2022年,中國石油共實現營業收入3.24萬億元,同比增長23.9%;實現凈利潤1493.75億元,同比增長62.1%。展望2023年,中國石油表示,公司將推動一體化新能源大基地和地熱、集中式風光氣電融合等項目落地,鞏固提升新能源業務良好發展勢頭,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向社會提供更多低碳、零碳能源。
新能源產業鏈部分公司表現突出。以融捷股份為例,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92億元,同比增長225.05%;實現凈利潤24.4億元,同比增長3472.94%。
近七成公司擬現金分紅
Wind數據顯示,在上述4914家上市公司中,3389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度現金分紅計劃,占比達到68.97%。貴州茅臺、禾邁股份、永興材料、邁瑞醫療、兗礦能源等公司擬分紅比例居前。
利潤分配預案顯示,貴州茅臺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59.11元(含稅)。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為125619.78萬股,以此計算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約325.5億元(含稅)。
不少行業頭部公司出手“闊綽”。乳制品頭部企業伊利股份2022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226.98億元,同比增長11.4%;歸母凈利潤為94.31億元,同比增長8.34%。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40元(含稅),分紅率超過70%。公司連續4年保持超70%的分紅率。
中國建筑2022年共實現營業總收入2.06萬億元,同比增長8.6%;實現凈利潤509.5億元,同比下降1.2%。公司計劃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527元(含稅),分紅總額約106億元,現金分紅比例達20.8%,創近五年來新高。
多行業表現亮眼
電力設備、石油石化、有色金屬、汽車、電力、煤炭等行業相關上市公司表現不俗,頭部公司保持高速增長。
從電力行業看,國電電力、內蒙華電、皖能電力等公司均實現業績大幅增長。國電電力2022年共實現營業收入約1926.81億元,同比增長14.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47億元,同比上漲248.03%。主要原因是電價較上年上升。
國電電力在年報中披露,2022年,公司平均上網電價為438.88元/兆瓦時,較上年增長77.54元/兆瓦時,增幅為21.46%。公司參與市場化交易電量為4103.71億千瓦時,占上網電量的93.15%,較上年提高30.05個百分點;市場化電量電價溢價61.79元/兆瓦時,較上年改善67.53元/兆瓦時,煤機電價較基準價上浮20.69%。
從煤炭行業看,中國神華、陜西煤業、兗礦能源、中煤能源等頭部公司均表現不俗。中國神華2022年實現凈利潤696.3億元,同比增長39%。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現2.55元(含稅),合計派現506.65億元,占2022年凈利潤的72.8%。
另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出現爆發式增長,不少鋰電池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相比之下,房地產產業鏈表現欠佳,這在水泥、鋼鐵、混凝土等領域表現尤其突出。
隨著基建、地產開工率逐步好轉,鋼鐵等行業基本面有望改善。中鋼協數據顯示,一季度,市場需求有所改善,經濟運行開局良好,下游行業用鋼需求總體企穩,鋼鐵產量、粗鋼表觀消費量均同比增長,行業效益逐月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