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三座高地” 創業板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年前,創業板拉開試點注冊制改革帷幕,迎來一場發展定位、基礎制度、市場生態的全面變革。
三年來,創業板初心如磐、篤行不怠、愈戰愈勇,不僅蹚出了一條“存量+增量”的注冊制改革之路,為推進全市場注冊制積累了寶貴經驗;更在前進中大膽創新、小心求證,探索特色化發展賽道,為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打磨好關鍵的創業板“拼圖”。
三年后的今天,創業板“高成長”特色日益鮮明,服務國家戰略能力愈發突出,已成為高成長優質企業聚集地、高水平創新動能策源地、高質量民營企業主陣地。展望未來,創業板將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特區“拓荒牛”精神,持續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為活躍資本市場持續貢獻智慧與力量。
資本活水激蕩科技創新浪潮
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以來,突出把選擇權交給市場這一本質,大幅優化發行上市條件,同步推進增量與存量改革,為平穩推進全面注冊制積累了寶貴經驗。
創業板企業數量多,行業分布廣,提升板塊包容性既是服務市場之舉,也是發展自身之基。注冊制改革以來,深交所設置多元化發行上市條件,允許優質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板塊包容性與吸引力顯著增強。
江波龍公司董事長蔡華波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改革,有效完善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升資本市場功能。利用創業板平臺,企業打通了資本與實業之間的壁壘,讓資本市場更好地了解企業及企業所處的行業,助力公司業務開拓及上下游產業鏈共同成長。
與此同時,深交所大力推進開門辦審核,建立陽光化發行上市審核機制。創業板試點注冊制三年來,發行上市全過程更加規范、透明、可預期,審核的神秘“面紗”逐漸揭開、隱形政策“口袋”漸次消除。
“深交所對IPO各流程都有明確的時限要求,透明度、可預期性高。”華大九天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創業板IPO申報從正式受理到上市委審議通過間隔僅用了53個工作日。
企業拿到融資后,迅速投入技術創新,不僅助力企業拓展業務,更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帶動產業技術變革。“在創業板及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支持之下,邁瑞醫療有了更足的底氣去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拓展邁瑞的能力邊界。”邁瑞醫療相關負責人說,通過一系列創新突破,公司在大量的醫療器械產品上實現了國產替代,目前公司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國內近11萬家醫療機構,服務于99%以上的三甲醫院。
寧德時代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于2018年登陸創業板以來,完成股權融資金額約700億元,募集資金均用于支持公司產能建設及研發投入,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了核心動能,實現了業務跨越式發展。2022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較上市前一年度分別增長了15倍和7倍。公司動力電池使用量市占率自2017年起連續6年排名全球第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截至8月23日,創業板總家數1311家,市值近12萬億元。
聚焦核心優勢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
“創新”一直是創業板的鮮明屬性,注冊制改革讓“創新”特色更加凸顯。改革后的創業板聚焦核心優勢,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打造“三大高地”,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重點領域集群化發展,創業板成為高成長優質企業聚集地。注冊制改革以來,創業板培育壯大了一批聚焦主業、堅守創新的優質企業,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三大重點領域企業集群化發展趨勢明顯。
截至8月23日,創業板三大重點領域上市公司共計850余家,市值約8.8萬億元,占創業板公司總數和市值總量的比例約為67%和74%。
集群化發展有利于企業互相賦能。“注冊制改革以來,新能源企業大多選擇創業板上市,創業板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鋰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集聚效應,行業優秀企業在同一標準下披露經營信息,數據更加可比,提升了行業經營的透明度。”寧德時代公司負責人表示。
——引資本活水加入創新浪潮,創業板成為高水平創新動能策源地。創業板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服務科技、產業和資本高水平循環。
目前,創業板公司擁有專利數量31萬余項,其中不乏擁有千余項核心專利技術的創新標桿企業。創業板還匯聚了一支超53萬人的研發“軍團”,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重超17%。
創業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據統計,先后有144家創業板公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31家公司擁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29家公司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
——推動民營企業量增質升,創業板成為高質量民營企業主陣地。截至8月23日,創業板民營企業突破1000家,占比超80%,創業板民營上市公司總市值超9萬億元,占比近80%。
匯川技術董事長朱興明說,在創業板優質監管服務支持下,民營企業通過IPO、并購重組、再融資、發債等多種形式增強資金實力,強化生產、研發等各個環節,提升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
投資“生態圈”持續迭代升級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上市條件兼容并包,創新要素加速集聚,使得創業板吸引力持續增強,這不僅幫助創業板引來更多長線資金,也在無形中優化了創業板的交易結構。
從市場結構看,創業板機構交易和持股占比持續提升。截至8月23日,機構在創業板的交易占比大幅提升,由注冊制實施前的16.52%上升至34.59%;機構持股占比由注冊制實施前的47.51%增加至50.55%。
創業板上市公司科技含量較高是機構認可度增加的重要原因。目前創業板前四大權重行業為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電子和計算機等科技含量較高的行業;寧德時代、邁瑞醫療等前10大權重股中,8只屬于上述科技行業,機構平均持股占比超七成。
長線資金流入也進一步優化了市場生態。“注冊制改革后,創業板日均成交額顯著提升、機構持股占比持續提高,吸引了更多優質、長期的資本流向具有創新價值的領域,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服務功能大幅提升。”中信建投證券執委會委員、投行委主任劉乃生說。
此外,境外投資者在創業板的投資規模和比例亦顯著增長。改革后創業板外資(深股通、QFII、RQFII)交易占比8.02%,比改革前提升6.11個百分點,推動跨境資金向創業板創新成長型公司聚集。
“匯聚創新資本”初心不改,“活躍資本市場”重任在肩,創業板正邁向云蒸霞蔚的下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