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首家“新三板+H股”公司君實生物-B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股價大漲22.55%,報收23.75港元。同日,在新三板上市的君實生物收盤價為19.57元人民幣。
近期,A股、港股醫藥板塊走勢都較疲弱,持續虧損的君實生物能否殺出重圍,走出強勢行情,打破新股破發魔咒呢?
首個交易日大漲近23%
君實生物是較早開始PD-1研發的企業之一,目前在研品種10余款,覆蓋腫瘤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腫瘤的免疫療法藥品研發是君實生物管線布局的重點。
君實生物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的生物制藥公司,2012年成立。從業績上看,君實生物這幾年并未盈利,2015年至2017年以及2018年1至9月,公司凈利潤分別約為-5797萬元、-1.35億元、-3.17億元以及-4.35億元。
雖然連年虧損,但是君實生物卻是新三板的募資大戶,迄今已經成功融資7次,共計14.6億元,還發行了一只2億元規模的雙創債。
從股價上看,君實生物在新三板停牌前最后的收盤價為21.41元(按最新匯率計算,約為24.25港元),市值為129億元。對比招股說明書中每股19.38港元至20.38港元的發行價格,其H股較新三板最新股價折價約為16%至20%。
昨日,君實生物-B在港股市場上的收盤價為23.75港元,上漲22.55%。該股在港股上市之際,其新三板個股也同時恢復交易,周一報收19.57元人民幣,下跌8.59%。不過,君實生物周一在新三板的做市成交額排名第一,為438萬元。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以來,先后有8只生物制藥股在港上市,除了君實生物-B之外,還有5只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股——藥明康德H股、歌禮制藥-B、百濟神州-B、華領醫藥-B、信達生物-B。
從上市首日的表現來看,市場對相關個股的反應不盡相同。藥明康德H股、華領醫藥-B、歌禮制藥-B首日平盤報收,福森藥業和信達生物-B首日漲幅分別超過了22%和18%,百濟神州-B則微幅收跌0.93%。截至12月23日,GICS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板塊的整體市盈率為28.9倍。
能否打破新股破發魔咒
目前,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抗程序性死亡-1(PD-1)受體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上,它和傳統的化療和靶向治療不同,是一種全新的抗腫瘤治療理念。君實生物獲批的藥品是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為拓益。
根據安信證券發布的研報,目前內地獲批注冊的PD-1單抗還有跨國藥企百時美施貴寶的歐狄沃、羅氏公司的可瑞達,目前君實生物新藥的適應癥與可瑞達有重疊,與歐狄沃無重疊,其他在研PD-1單抗暫未推進黑色素瘤適應癥,市場競爭格局對君實生物較為有利。
今年以來先后在港上市的8只生物制藥股至今普遍呈現下跌態勢,股價破發。事實上,今年以來在港上市的新股,也都面臨同樣境況。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24日,2018年有超過210家公司在港上市,破發率八成左右。
新股表現低迷,與市場大環境息息相關。受美聯儲加息、地緣局勢、匯率波動等多重內外部因素影響,2018年的港股在1月份沖高后經歷多次大幅修正——恒指2月份回調6.2%,6月份跌近5%、8月份跌2.43%、10月份跌逾10%。
截至2018年12月24日半日市收盤,恒生指數收報25651.38點,國企指數收報10062.94點,年跌幅均超過了14%。
雖然今年港股醫藥板塊表現并不樂觀,但研究人員認為,君實生物或能打破破發的魔咒。
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研究負責人諸海濱認為,雖然君實生物尚未盈利,但有新藥即將上市,而且還是中國企業獨立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生物藥品。
“君實生物成功登陸港股對資本市場也意義重大。它是真正第一家‘新三板+H’公司,走通了既不摘牌又發行境外上市的道路,給新三板樹立了榜樣。目前新三板市場流動性較低,股價并不能完全體現出企業的價值,登陸港股后,其港股股價會對新三板股價產生一定的聯動效應。”諸海濱對記者稱。從昨天的收盤價看,君實生物股票兩地的價差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