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十一年:資本助推新經濟 改革開啟新紀元
中證網訊(記者 黃靈靈)10月30日,創業板迎來十一周年生日。十一年前,承載著服務創新型成長型企業使命的創業板揚帆起航,有力推動我國創新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十一年來,創業板實現跨越式發展:公司家數從28家增加至871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1.42%,總市值10.40萬億元;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由2009年的4.7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0.6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5%;2019年凈利潤超過5億元的公司57家,市值超300億元的公司52家。
今年,創業板迎來發展歷程中一次重大改革——試點注冊制。改革后的創業板開啟了推進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紀元。
勇擔深化改革使命
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會議通過《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改革正式啟動。深交所扎實推進,僅用時119天,即完成全部準備工作。8月24日,首批18家創業板注冊制企業順利上市。
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一方面以注冊制為主線,在首發、再融資、并購重組領域全面實施注冊制,設置多元豐富的上市條件,進一步提高創業板包容性和覆蓋面,并系統完善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另一方面同步推進“增量+存量”改革,在制度適配、新舊銜接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探索性安排,讓包括存量在內的市場主體從改革中增強獲得感,并為全市場推行注冊制積累經驗。
“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肩負著支持實體經濟和全面推進注冊制的雙重重任,也可以說,沒有成功的創業板注冊制,就沒有成功的A股資本市場注冊制。”穩健醫療董事長李建全說。
“創業板注冊制的實行,標志著中國的資本市場從此步入了新的時代。” 康泰醫學董事長胡坤說:“美國納斯達克市場誕生了像蘋果、微軟、谷歌等全球知名公司,這些的股價上漲與盈利增長實現了良性循環。希望創業板能夠孕育、誕生更多的全球化偉大公司。”
截至目前,創業板已受理首發、再融資、并購重組項目423家、223家、12家。創業板聚焦“三創”“四新”定位,首發申報企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公司占比近七成,也有傳統產業與新經濟深度融合的行業領先企業,為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入強勁活力。
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十一年來,創業板不斷完善資本工具,助力企業做優做強。截至目前,創業板IPO融資金額累計達4889億元;共257家上市公司實施完成304單再融資,募資金額達2863億元;312家上市公司累計實施完成444單重組方案,涉及交易金額4144億元,募集配套資金超過1382億元。創業板注冊制首單小額快速融資項目,從提交申請到注冊通過僅用時8個工作日;首單重組申請,審核及注冊實際用時僅31日。
“上市打破了制約公司發展的資金瓶頸,實現了醫療網絡的快速擴張,成為優質醫療的‘供給側改革’。”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說,2009年10月30日,愛爾眼科作為創業板第一批上市公司,募集資金8.83億元,開辟了中國醫療行業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的先河。公司通過高效的“分級連鎖”經營模式,將優質的醫療服務下沉到城鄉縣域,為全面各地眼病患者就近提供了優質醫療服務。
此外,創業板公司通過市場化方式匯集和留住人才,加速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截至目前,創業板共532家公司推出962單股權激勵計劃,涉及股份數量85.07億股。
陳邦介紹道,愛爾眼科先后三次通過股權激勵以及首創“醫生合伙人計劃”,大量吸引和培養優秀人才。目前,愛爾眼科擁有專業眼科醫生近6000名,約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包括大量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歐美訪問學者以及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優秀的專家團隊保障了愛爾眼科在診療技術上實現了國際同步、國內領先,大量先進技術、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
創業板發展壯大,受益的不僅是上市主體,還有眾多國內外投資者。數據顯示,十一年來,創業板公司累計分紅近1900億元,占凈利潤比例超25%,累計實施股份回購121億元,657家公司復權后股價較發行價漲幅超100%。此外,49家公司被納入MSCI指數標的,196家公司被納入富士羅素全球指數標的,創業板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
鑄就創新創業高地
如今,創業板已成為創新創業企業集聚地。創業板公司年平均研發強度超過5%,高新技術企業達802家,占比92%,戰略新興產業企業達569家,占比65%,696家公司擁有國際或國內領先技術,超百家公司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近百家公司擁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200余家公司擁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不僅如此,創業板還有力推動了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創業板持續活躍并壯大風險投資市場,498家公司在上市前累計獲得442億元的創投機構投資,以目前股價模擬測算投資增值近16倍,創投資本獲益退出后又重新投入早期創業創新企業,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形成創新與資本良性循環。
匯川技術表示,創業板不僅使得優秀的創業創新型企業通過上市獲得直接融資,也極大地帶動銀行、私募股權投資及地方政府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通過資本市場引導社會經濟資源向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聚集,助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助推經濟發展結構轉型升級。
創業板公司一方面依托國內市場和產業體系,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近六成公司的產品和技術實現進口替代,另一方面堅持開放創新,參與全球產業價值鏈建設,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增添動力。其中,匯川技術自主研發生產的電機控制器已在國內市場實現進口替代;邁瑞醫療在國內覆蓋近11萬家醫療機構,并為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機構提供優質醫療設備及服務。
展望未來,深交所表示,將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守定位、深化改革,將創業板辦出更大優勢和特色,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推動形成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體,助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